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李军国
[导读] 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施工工艺简单,人力物力投入少,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角度,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施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浙江侨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李军国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PC组件预制管理
        整个预制构件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是企业保证预制构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依据。构件的主体预制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比如装配构件模板预制成装配构件模板时,底部模板的表面处理应始终平整,以保证装配构件的整体外观装饰效果。不同装配模板之间装配螺栓组件的连接位置应完整、牢固。侧模板定位精度高。涂刷组装剂时,接头应填塞均匀、严密、平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当发现上道工序安装不完全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时,必须先解决问题,再进行下道工序。预制场企业要有严格的生产验收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完善生产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确保预制场生产质量,对预制场的安全生产和运行质量负全责现场提供的机械部件。在预制连接件的浇筑和吊装过程中,如果连接件与预埋件的连接位置随时发生变化,及时调整,保证预制构件连接位置调整的准确性,避免施工干扰现场吊装构件的拼接。
        3.2构件堆放管理
        从预制施工构件项目材料管理工作实践需求出发,应用新型预制施工构件管理施工材料技术,做好施工材料项目管理工作。构件的长期堆放搬运管理单位应及时采取配套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避免了因构件长期堆放或拆卸搬运过程造成的构件损坏。如果发现损坏的部件,应按不良品处理。不得直接用于装配式结构建筑的后期安装维护施工,以免直接造成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另外,装配维护零部件的正常使用,必须严格设置具有相应的安全标识、标识安全保护,便于后期施工进行日常装配维护操作,提高装配零部件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构件堆放场地应硬化,修建排水设施,根据构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堆放方法,并采取支护和垫层保护措施,避免损坏或浪费资源。
        3.3构件运输管理
        从实际施工管理来看,为有效保证大型装配式复合建筑的前期施工运输质量和工作效率,必须严格做好建筑构件的施工运输使用管理。运输装载构件时,应适当使用运输平板车或其他专用运输设备,并在专用运输构件车辆上适当设置可以固定装载构件的运输装置或架设专用运输框架。结合建筑构件高度特点,采取各种相应的高度控制措施,如钢筋剪力板与墙板等应垂直或平放置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施工管理企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吸收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改进和发展创新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提高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服务效果,为促进施工过程质量上升提供重要的施工技术管理支撑。
        3.4预制构件安装管理
        在预制建筑中,梁柱、剪力墙、层合板等建筑构件在车间生产完成后进行整体运输安装。在安装吊装过程中,为保证建筑成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相关人员必须立足实际,具体分析,掌握并落实不同构件的安装管理要点。
        首先,要严格保证下层和剪力墙构件的栓孔插入和固定,确保墙与地面形成统一的整体,避免降低建筑产品的抗震性能;其次,栓孔插入完成后,要及时实施孔内灌浆施工,以进一步加强构件的连接质量,充分体现建筑产品的整体结构。最后,要保证剪力墙构件的连接螺栓处于结构的中心位置,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剪力墙的稳定性为以后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论
        当前建筑业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工业化的发展趋势,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效率,避免大量建筑材料的损失,进而达到提高效益的效果。装配式建筑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施工管理企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吸收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改进和发展创新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提高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服务效果,为促进施工过程质量上升提供重要的施工技术管理支撑。预制施工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广泛。施工前,施工队伍应做好技术人员的工作,为施工管理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刁尚东,苏岩,马柔珠,陈爱华,吕兵兵,戴振伟.BIM 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0,27(03):61-64.
[2]武精科,程永振,陈家瑞,尹得余,吴涵.基于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教研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20(04):155-156.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施工工艺简单,人力物力投入少,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为了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角度,探讨了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在施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概念
        预制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形式有很大的区别。预制建筑施工模板将预制好的混凝土建筑构件提前送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建筑主体结构的梁、板、柱和阳台。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现场组装。待预留缝筋、孔洞匹配后,结合灌浆浇筑完成构件安装。
        预制施工形式具有工艺简单、总工期短、施工成本低、对环境不利影响小等优点,在当前的具体施工中得到了推广和实施。由于预制构件形式特殊,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适当改革现行施工管理模式,从管理体制上保证预制构件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建筑工程设计是保证施工和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后续建设项目的整体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着重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预制式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还包括不同构件的设计方案和构件匹配方案,以便正确运用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工厂在生产预制构件时,需要分析不同类型构件的施工标准,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图调整构件的生产方案,并对工厂的生产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建筑构件的施工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的设计者,需要对施工现场构件匹配时构件连接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使人们住得更舒适放松。只有合理的工程设计才能为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这是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关键环节。
        2.2利用BIM技术建造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促进了社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装配式建筑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施工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增加建筑物使用的安全风险。BIM技术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些局限性。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和情景化的特点,能够直观地模拟施工过程,使我们在施工前能够观察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BIM技术在预制构件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①应用BIM技术后,可以整合施工项目中存在的各种信息,形成三维建筑模型和集成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视化程度,使管理者能够利用整合后的管理数据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② 进行施工进度管理。利用BIM技术对三维模型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处理。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模拟施工进度的变化。通过BIM技术在施工进度变更中的应用,可以分析施工能否按时完成,为施工进度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③ 实施施工质量管理。如果将设备参数和材料参数输入系统,我们可以立即发现设备和材料是否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利用BIM技术对施工关键技术的过程进行演示,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而从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两方面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如图1所示,它是应用BIM技术呈现的三维建筑模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