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8月下   作者:滕飞
[导读]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各个建筑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交付质量,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的工程还是存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的问题,影响到建筑的观感和使用效果。由此可见,需要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重视裂缝的防治和处理,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

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滕飞    2110031

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在各个建筑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混凝土材料的有效应用,可以提升建筑的交付质量,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的工程还是存在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的问题,影响到建筑的观感和使用效果。由此可见,需要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重视裂缝的防治和处理,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文针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裂缝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行之有效的裂缝防治途径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论述,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裂缝防治途径
        引言
        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要求和相关标准制度进行施工。而裂缝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之一,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别为干湿性裂缝、化学型裂缝和温度型裂缝。如果出现了裂缝的现象,建筑当中的钢筋将会裸露在空气当中,空气当中的水分和其他成分则会进入到裂缝中。长此以往,钢筋会被腐蚀,严重影响墙体或者楼面的稳定性。后续裂缝扩大还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需要返工重修,还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的使用。由此可见,针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进行详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裂缝类型
        (一)干湿型裂缝
        干湿型裂缝是较为常见的裂缝类型之一,如果浇筑完成之后没有做好养护工作,则会出现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裂缝问题。具体而言,浇筑工段结束之后,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浇水等措施对混凝土外表面进行养护。然而,在实践当中,很多施工人员的养护工作不够及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快于内部,导致混凝土内外出现拉力差,形成裂缝,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二)化学型裂缝
        化学裂缝,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当中产生了不应有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对浇筑材料的配置有很多的要求,在此期间,材料配比不合理或者材料配好之后放置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产生化学反应,出现碱性离子,最终产生裂缝。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性裂缝一般呈现纵向分布,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
       (三)温度型裂缝
        温度型裂缝较为常见,在施工期间,通常会采取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的方式,该方式会一次性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热量无法有效蒸发,使得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而外部则由于水分蒸发而温度下降。混凝土内外部出现了温度差,产生了拉应力,进而会产生裂缝的问题。温度型裂缝呈现纵横交错的特点,为保证施工品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二、裂缝产生的原因
        (一)设计因素
        裂缝的出现会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的能力不足、钢筋间距或者钢筋型号问题、管道设计与安装不合理等都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性质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
        (二)材料因素
        在浇筑阶段,会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属于一种混合材料,其中包含水泥、骨料等。在配置混凝土期间,还需要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以此增强混凝土的功能性。在配置期间,如果添加剂使用量超标或者不足,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进而产生裂缝的问题。此外,如果在配比阶段使用的水泥过多,干化程度也比较高,也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三)施工因素
        混凝土施工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属于十分严谨的技术型工作。例如,施工期间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过高,混凝土质量有所下降,在浇筑之后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施工期间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都会增加裂缝出现的概率。此外,浇筑期间由于钢筋被施工人员踩踏,会出现下陷的问题,也会引发后续的裂缝现象,其中,楼面比较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
        (一)提高设计标准
        不同类型的建筑的用途不同,对于建筑的稳定性和强度方面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设计人员满足建筑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关键点和细节方面的设计,降低裂缝发生的概率。同时,在设计图纸和方案当中,也应当将容易产生裂缝的建筑部位进行特殊标注,在施工期间额外重视这些内容,尽量减少裂缝的出现。
        (二)有效控制材料
        为确保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材料,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混凝土的配比阶段,一定要按照建筑行业当中相关标准规定开展配比工作。同时,还需要适量加入添加剂,使得混凝土自缩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得到保障,满足建筑的性能要求。第二,选择合适的添加材料。在各大建筑工程中,都会选择金属纤维或者有机纤维材料增加混凝土的强度、这两种材料的抗拉性较强,能够有效强化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同时,要注意添加材料的使用量。第三,合理选择骨料。骨料呈粉状,需要选择合适的直径和密度,以达到使用建筑使用要求。
        (三)裂缝防治
        如果想要有效降低裂缝出现的概率,除了要优化混凝土配比之外,还需要做好裂缝防治。混凝土温度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首先,在材料配比期间,将各种材料加入到搅拌机之后,可以在搅拌期间加入适当的冷水,以此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其次,要有效控制水泥和骨料的温度,在日常储存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再次,在施工期间,针对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降低裂缝发生的概率。最后,要做好振捣工作。通过以上手段不断地提升裂缝防治的有效性,确保施工质量可以达到建筑要求。
        (四)墙面裂缝的修复
        在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当中,如果出现裂缝,可以结合裂缝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手段修补裂缝。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开槽法。该方法比较适用于裂缝较宽的情况,在此期间会使用到聚硫橡胶、水泥、环氧树脂、砂四种材料,经过一定的比例混合和搅拌稀释环节后,加入适当的丙酮,制作程用于填补裂缝的环氧树脂砂浆。第二,低压注浆法。该方法适用于裂缝适中的情况。在修补期间,要先清理好裂缝再进行灌浆,两次操作后就可以完善修补裂缝的工作。第三,修补裂缝表面,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裂缝宽度小于0.2毫米的情况,对裂缝表面进行修补即可。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当中的墙体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裂缝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技术人员通过日常观察和经验来判断裂缝的类型,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防治或者处理裂缝,确保建筑的质量和美观性。可以通过提高设计标准、有效控制材料等方式避免裂缝的出现,从而大幅度提升建筑的使用年限,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建筑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华.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J]. 居舍,2019(36):169.
[2]鄢栋梁.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裂缝防治途径[J]. 大众标准化,2020(07):14-15.
[3]樊守亮. 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23-124.
[4]王谦,王利州,张挺举,陆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设计重点问题浅析[J].工民建技术.20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