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第32期   作者:聂宝坤
[导读] 人类社会的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
        聂宝坤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摘要:人类社会的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体育教学备受关注,教师随之也在不断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其中,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受教师和小学生的青睐。小学生天性活泼,想象力丰富,对任何事情的好奇心都很强,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营造趣味性和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体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小学体育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而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较好的达到这个目的。趣味化教学是指教师要创新趣味性的教学思想和方式,为学生营造健康、有趣的学习氛围,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时,要最大限度的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学习体育知识。然而,在此教学方法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有一些问题,本文就当前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现状、意义,以及优化策略进行以下分析。
        一、当前小学体育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自身缺乏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理念,或是相关教学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无法实现课堂的趣味化和生活化,甚至有的体育教师缺乏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能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不能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因而导致体育教学水平较低,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只是自由活动。此外,没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和场地,也不能发挥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趣味化与生活化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某些体育技能的教,容易忽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锻炼,课堂教学没有创新,学生感受不到上体育课的乐趣,参与的积极性很差。因而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针对小学活泼爱动的天性,体育教师合理应用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体育课堂充满趣味性,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跟随教师的思维和指导进行锻炼,感受体育课堂的乐趣,学到与自身相关的体育知识,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此外,随着生活节奏和学习压力的增加,大部分家长希望学生能全面发展或是提高学习成绩,而为学生报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让学生将更多时间放在文化课的课上课后学习上,学生也因此也面临各种压力,身心疲惫,急需有趣的体育课进行放松,提高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体育课的趣味化与生活化能让学生增加体育锻炼意识,掌握日常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充沛的精神和强壮的身体基础。
        三、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优化措施
        (一)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健全,天性活泼好动爱玩,教师应针对小学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引起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游戏化教学方式集实践性与健身性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达到良好的体育学习效果。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障碍接力跑”的游戏,在游戏中,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将弯腰过杆、转呼啦圈、跳绳等不同的运动项目融入其中,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规划组内的每位学生,负责不同的运动项目,在每位学生完成相应的运动数量后,以接力的方式传递给小组的下一个人。最后,根据小组用时的长短,设置冠军、亚军和季军,并提供相应的奖励。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将趣味化教学更好地运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体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锻炼的乐趣,慢慢喜欢上体育课。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师应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室内室外体育教学相结合,增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进行“仰卧起坐”教学,部分小学生对仰卧起坐不陌生,但是对仰卧起坐的方法掌握的并不正确。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仰卧起坐的规范动作,指导学生注意其中的身体用力点,避免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然后到体育场或是空旷的空间,给学生示范规范性动作,再次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练习仰卧起坐。这种利用视频、教师示范、同学合作的教学方式,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
        四、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优化措施
        (一)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实际生活
        要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主要要求教学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体育活动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场景或事例相结合,设计人性化和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教学“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是一项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也是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最多的运动,但是通过观察,很多小学生的跑步姿势都不正确,部分小学生对跑步姿势是否正确没有概念。教师在授课前,可让学生先自由跑一跑,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姿势进行整体纠正和讲解,教师可让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每周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跑步练习,熟练、正确运用课上所学的跑步姿势,逐步掌握跑步技巧。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锻炼对自身的重要性,一举两得。
        (二)体育器材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运用相关体育器材,将体育器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器材训练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在运用时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例如,教学生“篮球运球”体育锻炼,很多小学生比较喜欢篮球运动,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篮球运球教学,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进行口语讲解,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务必正确。在学生看清和知道每个动作的细微之处后,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步形成规范动作。在学生练习或者打篮球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避免动作机械僵硬化,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在运动中的困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趣味化和生活化教学,能让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便于顺利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小学生强壮的身体条件是其生活学习的基础,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成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应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提高体育课堂创新能力,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化和生活化,打造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广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3):74-74.
        [2]孔祥军.探析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法[J].神州,2018,(8):154-154.
        [3]胡远勤.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化生活化探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4):183-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