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教学法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雪君
[导读] 小学是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时候就挖掘出学生真正的兴趣,既可以让学生有了美术基础,丰富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风景,也可以拥有高雅的娱乐活动,不会无聊。因此教师应该发掘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教学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雪君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樵湖岭小学  443000
【摘要】小学是美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时候就挖掘出学生真正的兴趣,既可以让学生有了美术基础,丰富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风景,也可以拥有高雅的娱乐活动,不会无聊。因此教师应该发掘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教学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趣味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50-01

        引言
        在开展小学低年级的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真正吸引到学生的关注和注意。尤其对于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来说,注重趣味化的教学实践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趣味性教学是新时代教学改革发展下对教学方法的一种有益尝试,旨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与实践,体验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因此,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如何有效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
        一、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就我国许多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所采用的绘画工具过于传统,大多为作业纸、水彩笔,绘画相关资料为一本美术教材,学生在此情况下所接收的绘画信息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通过写生的方式,从中找寻美的定义,并通过绘画的形式将美好的事物描绘至作品中。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无法突破教材框架,仅为学生讲述教材相关内容,直接影响学生思维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家长、教师、学生,认为美术只是小学教育的一门副科,甚至有些家长受封建观念影响,认为画画即“不务正业”,同时,学校内部也并未针对美术教育设立考核机制,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和专业指导,长此以往,开始丧失美术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校美术教师专业性较差,并未对现代新型绘画方式作出深入研究,教学方案较为传统守旧,教学质量和效率皆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趣味教学法
        (一)户外教学
        课堂上的美术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因此,有条件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采风,去有特色的地方例如古镇、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他们观察,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开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自由地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畅想、喜好去自由地绘画,拓展他们的思维。


然后每个人去描述自己绘制的作品,教师适当地给予建议和做出修改,让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和想象力,又学到了美术知识,增加了对美术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自推广以来便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欢迎,而且同时因为其较强的直观性和便捷性,以及能够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将其运用到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并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对立体的事物更有感触,因此如果仅仅利用平面的教材,有时很难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物体的形状和真实的色彩,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以用三维图片或者视频的手段将更为丰富和多视角下的物体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感知。
        (三)发挥作为教师的带动作用
        发挥作为教师的带动作用亦是展现教学趣味性、实现利用趣味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引导者,不仅需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应在适当的时间根据教学计划推动整个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类美术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各类工具结合的方式实现美术修养与审美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带动作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起到带动作用的过程中仍需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以趣味性教学为主要目的,在赢得学生赞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意以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创作,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导致浪费课程时间。
        (四)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活动是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且比赛的时候是可以有效地展现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因此,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活动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而且比赛要具有竞争性,这样的话学生的竞争意识才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作为比赛活动的发起者以及维护者,是需要密切指导和辅助学生的。在具体的比赛过程中,老师不但要维护比赛的秩序和公正性,还要引导学生在比赛的时候加入比赛技巧。在比赛活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平常老师是没有机会和家长碰面的。因此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抓住机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可以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为具备完备的美学修养与充足的美学知识打好基础,趣味教学法具有一定作用,且能够为学生带来较为完整的活动与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典.浅谈小学美术趣味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智慧,2019(15):89+ 109.
[2]王彦博.简析小学美术课堂开展趣味化教学的有效性运用[J].北方文学,2019(15):204+206.
[3]邵佳伟.小学美术趣味教学法探微[J].小学时代,2019(15):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