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的关键技术及其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20期   作者:王明磊 徐振兴
[导读]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探究时,科学地应用地籍测量技术,
        王明磊  徐振兴
        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焦作 454150

        摘要:在对土地资源进行探究时,科学地应用地籍测量技术,能提升测量工作的效率,提高数值的精准性,保障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探究地籍测量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它的关键技术。明确地籍测量的方法,即控制测量法、界址点坐标法、碎部测量法、白纸成图法和摄影测量法。
        关键词:地籍测量;关键技术;方法

        引言:现阶段,在土地测量工作中地籍测量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项关键的测量手段,工作人员在应用时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保障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与此同时还应该认真地进行核查,提高工作的推进效率,避免发生返工的情况。
一、地籍测量概念和意义
        地籍测量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土地归属权调查、绘制地籍图、测量地籍控制量等。地籍测量主要工作人员以地籍信息为基础进行测量工作,核心是土地的归属问题,应把测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再把数据制作成表格,进行存档处理。工作人员进行完善的测量后能够清楚掌握我国地籍信息情况,这样才能提升国土控制和管理的效果,保障国土资源分配的科学性,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进行科学测量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保障城市土地规划的科学性,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地籍测量的关键技术
(一)技术路线
第一,地籍工作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该从全局出发对权属调查地的土地资源开发情况进行全面探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模式,探究发展的状况,这样能减小地籍测量工作中的误差。同时地籍测量工作的总体负责人应该进行科学的分工,避免一个人多次测量同一块土地的情况。第二,在测量时应该首选国内先进的技术,应用自主研发的软件进行测量工作,这样能够提升地籍测量的效果,保障测量效率。第三,组织人员应该提高对地籍测量分析和调研的数据的重视度,应该把他们科学精准地存到电脑中。第四,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智能化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信息平台,这样能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查询的平台,提高检索的效率和质量。第五,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检验和探究,确保测量的成果符合评级的要求。
(二)关键技术的应用模式
        第一,现阶段,应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树立创新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水平。例如,GPS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把地籍测量技术和GPS设备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提升土地资源标记和管理的效果。在采集和汇总资料时在技术中融入卫星接收设备,这样能提高定位的精准性。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产生误差或者数值不精准的情况。面对这一问题时,应该使用专业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其中的误差值,如果误差在可控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在正式测量前应该进行系统化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该掌握土地的基本性质,明确土地的现状,把各项数据汇总,制作成动态化的图片。这样能为后期的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测量需求,保障各项设备发挥他们的使用价值。此外,还应该加强检查工作,确保各个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效果,为之后的测量工作提供保障。第三,地籍测量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测量工作对国家土地资源利用开发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所以地籍管理部门应该为工作人员配置系统化的岗内培训工作,以实际的测量工作为基础,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培训的内容符合工作发展的需要。

同时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把地籍测量人员的工作成果和他们的绩效挂钩,这样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各项地籍测量工作的落实力度。
三、地籍测量的方法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科学地使用各种方法,能够提高数值的精准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现阶段,有五种较为常见的测量方法。
(一)控制测量法
        一般情况下,控制测量法主要考量的就是土地的精度。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地籍测量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选择适宜的测量点、进行科学的埋石工作,保障野外观察的全面性。在正式应用控制测量法时,地籍测量人员应该先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定位技术和空间定位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探查,这样才能保障测量工作的精准性,把误差值降到最低。
(二)界址点坐标法
        界址点坐标法主要被应用在土地探测的过程中界址点和地籍的测定点之间,设置控制网,再增加导线,之后再应用GPS技术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就能保障地籍测量的准确性。利用这种测量方法不仅能保障测量的精准性,还能提高测量工作推进的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在使用界址点坐标法时使用的主要应用的技术为GPS-RTK法和极坐标法。测量人员在应用这两种方法时,应该探究监测点是否具备核查的条件,为了保障数值的精准性,应该进行多次测定工作。在工作时应该对以下的事项进行特别注意,在静态状态下进行测量时,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应该更换观测的点,这样才能保障地籍测量的应用价值。观测点更换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min左右。此外要保障地籍观测点的均匀性,这样才能扩大测量的范围,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1]。
(三)碎部测量法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应该科学地应用碎部测量法,这个方法的操作流程为:在需要进行地籍测量的区域内设置一个测量点a,然后在这个位置设置一个测量仪器,之后再明确与a相邻的一个观测点b,为观测点a和b构成定向连接。最后再依次给接下来的各个观测点构建联系,这样就能扩大观测的辐射范围,加强各个区块之间的联系,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全面把控。
(四)白纸成图法
        工作人员使用白纸成图法需要的设备为白纸、太平板仪、经纬仪和小平板仪等。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为数学中的图形解析方法。在需要进行地籍测量的区域综合应用太平板仪、经纬仪和小平板仪进行测量工作,之后把土地的结构模型图呈现在白纸上。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因为平板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精准的坐标数据,所以工作人员只能获得一些简单的常数。现阶段,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平板仪的应用频率逐渐降低[2]。
(五)摄影测量法
        摄影测量法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又被称为航空摄影测量法,利用被拍摄物体的影像来判断物体具体的空间位置和它在三维空间的形状和大小。这种方法是以数字化的摄影测量方法为依托,从而掌握测量点的界址坐标。在测量的过程中界址点的数量逐渐增加,工作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使用摄影测量法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个问题,它能提升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减少人力和物力的资金投入。
结论:综上所述,地籍测量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能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工作人员应该对地籍测量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把控,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实现土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廷钧.农村地籍测绘中倾斜摄影测量影响因素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141-145.
[2]张天巧.无人机倾斜航测技术和SLAM移动测量技术融合在测制1:500地籍图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20,48(05):14-17+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