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华昕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国家当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支持基础教育的发展,亦已为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增建了许多环境优美的校园。学校可依托新建的优质校园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身体素质、创新活跃思维的专业化人才。因此设计师需要重视校园规划建设工作,应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校园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学校成为可有序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基于此本文对校园规划及建设工程进行了研究,且对工程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此总结设计要点,可为更多地方的中学校园规划及建设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探讨
一、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校园规划设计中,部分学校会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而忽略其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这种情况对学校整体教学环境有着严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校园规划设计不合理。由于国家土地领域的局限性,一些校园建造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没有遵循建筑知识的构建原理,胡乱进行校园设计规划,造成建筑承载能力严重负荷,大大的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威胁到了校园环境的生态平衡,进而对校园的长期发展也十分不利。
(2)规模格局不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子工程也被人们看的特别重要,校园建筑也不例外,有些校园为了更好地显示自己的价值,特别注重校园建筑的高大上,不考虑校园的整体规划,丧失了校园建筑最关键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院建设工程庞大,学校建筑为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至最高,极易使建筑设计的过于密集,大大降低校园环境质量。尤其是对生态化设计空间的压缩,一些学校为了教学主题建筑,常会忽视校园内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过于形式化,表面上美化了校园内部空间,实际却是在无形当中破坏了校园整体生态环境。
二、校园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实际研究
结合上述对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的阐述,下面对校园规划与建设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1.规划设计
校园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区域的自然地势,根据校园自身的地理特点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进行绿色环保设计,减少土方运输和填埋。在满足学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学校前区、教学区、中心教学区以及学生生活区、体育场所等方面进行规划,每个区域之间既要相互联通,又要保持独立;既要便捷实用,又不能互相干扰,这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图书馆作为学校规划的中心,与教学区、校门、博物馆形成中心轴线,主入口设置在这条轴线上,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地势地形,可以将校前广场、校门与学校中心景观造景进行层层递增的走势设计,形成一条景观中轴,形成大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与体育馆等,进行设计规划时,设计师可以借助学校本身存在的景观湖,或者重新打造景观湖的方式,与这些地点相互映衬,形成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环境景观,学校师生在教学区的时间最长,水路相应的景观环境设计,可以师生营造更加自然、健康、美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在优美的景色中学习和工作,效果会更高,心情会更加愉悦。
学生食堂是大学校园中与学生、教师关联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为了便于学生就餐,食堂一般都会设置在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教学区的关联位置,连接学生服务中心与教学区、生活区,这样的设计最大限度缩短了各个区域到食堂的路程,为全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提供了便利。通常,露天广场是学校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处场所,这是学生日常休闲、散步的集散地,既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便利,也建立了学校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为学校营造了绿色环保的生态系统。进行学校规划设计要最大限度体现原生态自然景观,展现自然风貌。教师宿舍作为独立的区域,与学生宿舍和教学楼是分开的,这样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休息,才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除此之外,教师办公室、学习空间与科研空间,也属于办公区域,在这个方面建筑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基于此,在学校规划过程中要从建筑功能出发,在满足以上区域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营造一个灵动、鲜活的空间,使教师能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空间内进行教学研究和工作学习。比如:教师办公室到行政办公室、校际教学交流活动室与会议室等都属于学习空间范围。
那么进行校园规划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建筑方面的设计,设计中既要保障教师与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沟通,还要为教师保留休息场所,这个部分既要开放,又要具有一定开放性,这样设计的可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又能够为教师提供休息的场所。
2.单体设计
(1)校园规划中除了要考虑整体设计布局与规划之外,在单体建筑设计方面也需要格外关注。单体建筑设计可以采用坡屋面的设计方法,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建筑设计整体风格偏向庄严、严谨的风格,因此屋面可以采用暗色瓦面,采用竖向构件变化的设计,形成有序的立面纹理,不同的质感相互交错,形成了对比和反差,不仅造型和色彩上富有变化,而且也能够彰显教育圣地的特点和态度。设计中采用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方式,实现了整个校园建筑风格的统一,也能够体现个体建筑的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的兼容性。
(2)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设计不宜太复杂,造型以简洁、大气为主,不需要过多的装饰构件,借助体块内部的虚实加减对比方法,以及有韵律的百叶等构图元素提升建筑外形层次。教学楼与实验楼建筑外部里面造型一般可以采用竖向构件,形成一个整体造型,这样不仅可以遮蔽阳光,还可以作为建筑物的标志性构件,同时,注意分体空调室外机与建筑里面美观性之间的关系。
(3)校园规划中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可以采取行列布局的形式,一般来说,设计会采用首层空层的方式,架空走廊与室外绿化庭院形成一个通透、开放、统一的绿色空间。在建筑室内空间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绿色植物与建筑室内空间相互融合。既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休憩、交流的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
(4)学院楼、实验楼、宿舍楼通过科学的规划,能够组合成多个庭院,通过灵活的组合,组团方式,体现广场、台阶、内部庭院的作用和优势,形成自然过渡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创建多层空间序列,也能够充分体现学校设计上的风格与文化底蕴。学校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科学的规划以绿色设计为主,庭院布设引入大量绿色植物,营造自然景观的同时,创建高低错落的空间感与布局,为学校教师员工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自然空间。
(5)绿化是校园规划的重要一部分,在现代校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可以从当地园林设计中取材,吸取园林设计中成功的元素和韵味,与本校实际情况与设计风格相结合,充分凸显庭院景观的优势,将庭院景观与建筑形成统一、简洁的整体,通过规整、有序的线条为教师员工与学生营造出温馨、休闲的区域。绿色植物的选择要符合地域气候特点,既要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又要能够凸显地域特色。
3.校园选址
建设的总原则就是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并有效地融入城市系统之中,与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
(1)市区选址优势
大学校园的选址不宜选择远离城区的郊外,远离城区,大学与城市交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根据实际调查了解到学校师生的出行方式主要有公交车、校车、客车、打车等,而影响学生选择这些出行方式的因素主要分为票价、安全、耗时、舒适度等。选址在市区便于师生出行。
(2)市区选址劣势
但是大学校园选址于市中心区,四向面临城市交通干道,不利于学校的弹性发展,市中心建成区地价较昂贵,土地存量极为有限,一旦学校进行改造或者规模的扩展,由此会带来居住生活等相应用地的扩大,容易在工作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上出现结构性的障碍,并且,容易造成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势必会限制校园的长远发展。同时,中心区喧闹的噪声和浓郁的商业氛围,也不利于营造幽静的学习环境。
结语
校园建筑设施带有较强的特殊性,该类型的建筑设施主要是用来服务学生,给学生们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精神空间带来保障。校园设计的节能生态策略,凸显出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在实际构建校园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个性化的设计,使得其建筑风格更加的浓郁,不能过于注重形式,要结合该学校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自然特征等,依据我国所制定的校园评价标准规范,构建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建筑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凝韵.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9,570(9):98-99.
[2]姚会萍,尹甜甜.大学校园规划的空间模式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