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期   作者:李丽萍
[导读]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李丽萍
        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我科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Barthel指数量表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升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保证生活质量,值得继续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循证护理;循证医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因各种原因引发脑部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会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因此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大部分患者都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失语、偏瘫等。研究资料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其他功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手段至关重要[1]。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护理的新型护理模式,为观察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2020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经MRI、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2)年龄>60岁;(3)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或昏迷;(4)无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依次编号,奇数编号者纳入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共计45例,偶数编号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共计45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47-81岁,平均(65.32±8.90)岁,病程3-18个月,平均(11.53±4.10)个月,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6.98±7.54)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2.97±3.85)个月,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进行日常生活指导,遵医嘱指导用药。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等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均接受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形成循证护理观念,要求熟练掌握循证护理技能。(2)确定问题:了解脑梗死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员头脑风暴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康复护理、如何减少后遗症、如何防止并发症等,确定问题后在知网检索相关资料,寻找寻找依据,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进行评价,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3)计划实施:按照护理计划开展个体化护理:①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脑梗死及后遗症有一定了解,认识脑梗死后遗症对生活能力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依从性。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询问心理感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对疾病产生不利影响。②用药指导和观察:叮嘱患者按时、规律服药,切忌擅自停药,对年龄较大或者独自服药困难的患者需要进行一对一指导,及时提醒患者服药,并将需要服用的药物准备好。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头晕、恶心、皮疹等异常症状。③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体征趋于稳定后及时开展康复训练,首先从体位训练开始,采取交叉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每隔1-2h需更换1次体位,必要时可每隔30min更换1次体位,避免压疮或关节挛缩。从体位训练逐渐过渡至主被动活动,对颈部、肩部、膝关节等进行屈伸、外展、内收训练,一周后在护士或家属协助下翻身、起坐或下床活动,待患者肌力完全恢复后再独立行走,指导患者进行独立穿衣、进食、洗漱训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处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与脑供血障碍有关,虽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是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脑梗死后所继发的各种后遗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等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3]。大量研究显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肌肉组织萎缩情况,改善语言和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发生几率[4]。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权威报道、护理实践及患者意愿结合起来,通过针对性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本次研究中,为了帮助脑梗死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预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优势(P<0.05)。在循证护理实践中,我科成立了循证护理小组,在小组协调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工作,在确定问题后积极查阅文献报道以获得循证依据,并据此实施护理计划。结合脑梗死患者的特点,从心理、用药、康复锻炼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其中早期康复训练是护理的重中之重,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使患者能够独立进食、穿衣、步行,从而提高自主生活能力。只有从多个角度对脑梗死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才能切实提高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为患者日后生活提供基础保障[5]。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建议在脑梗死护理与管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建伟,边双义,焦向景.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36.
[2]李璐.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8):21-22+24.
[3]李敬.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对增强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01-102.
[4]唐美蓉.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04):777-778.
[5]常根红.循证护理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疗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8):60-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