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钢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人们生活观念在不断改变。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方式也呈现出多种多样,多元化发展的势态。从现阶段社会实际情况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养老模式仍然以居家养老为主。居住环境如何能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是关注的重点。本文就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养老建筑展开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建筑
引言
老龄化以及高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中最关键的就是养老问题,对家庭和社会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而居家养老就是现阶段中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其他主要的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这也是社会目前鼓励家庭养老,积极支持建设社会养老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传统的家庭养老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养老方式,受到传统文化影响,以血缘为纽带的养老方式是最为主要的,也是我国养老上的一大特点。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给这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1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生育率降低率和人均寿命延长而导致
的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比例减少、年老人口比例增加的动态。根据1982年维也纳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确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老人超过10%的时候,则意味着这个地国家或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2014年发布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3755万人,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老龄化工作委员会的调查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而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与美国持平,达到21%,届时,我国将是比美国还要老龄化的国家。与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发差的是我国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滞后。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孤老才进养老院”,而且存在“经济不能承受、”“不自由”“不光彩”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大部分的老年人都不愿选择去福利院、养老院养老。他们还是比较愿意选择原居住地居家养老的模式。当下存在大量的“421”家庭,即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父母们又不愿意成为孩子的负担,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将来和老朋友一起养老。由此对其来的居住建筑业就有了特殊的要求。
2老年人的居住特征
2.1身体特征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新陈代谢会大大降低,这就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形态上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变化包含了外貌变化和形态变化,外貌变化包括头发变白,脱发严重,秃顶现象较为普遍;其次是皮肤变得粗糙且松弛,渐渐失去光泽;然后是牙齿会出现脱落现象,坚固性降低,无法尝试太硬、太酸、太甜以及冰凉的食物。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高会发生变化,出现变矮或者驼背的现象;然后身体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容易生病等。
2.2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一下的几个方面:(1)孤独感。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的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者是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有些老人由于丧偶且子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陪在老人身边,导致了他们长时间的处于孤独的状态。(2)依赖感。依赖是指老人做事情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感容易导致老人情绪不稳,感知减退。(3)易怒和恐惧。
老人从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大部分呈现出易怒的心理状态,容易被短时间的情绪控制。另一方面,产生抑郁的心理,表现出消极、厌世、沮丧等。老龄人因为脑内的生物代谢胺发生改变,极易产生抑郁的心情。如果老人长时间处在消极的情绪中,就会变得易怒、暴躁,难以控制情绪,长此以往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十分不利。(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其表现为消极、沮丧、厌世等。老年人因为脑内生物代谢胺改变,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而长期的焦虑会导致老人变得心胸狭窄、固执、吝啬、急躁,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发生疾病。(5)落差感。进入老年阶段的人们在体力与精力共同下降的同时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感受到自身的社会地位与自身价值相较于年轻时期产生了较大的落差。老年人会认为自己是子女的负担,自身的价值难以得到实现,从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3居家养老建筑环境现状
我们现有的居住小区对居住环境如何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考虑不足。缺乏针对老年人特别关怀的人性化设计、缺乏功能设计、缺乏科学规划。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方面需求的关注度不够。不能很好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多种多样的需求。特别是现有的老旧小区存在着住宅室内空间狭小;卫生间、厨房的有效使用面积小;厨房门,卫生间门的净宽度不足0.8m,根本满足不了老年人借助轮椅进行无障碍通行的要求。卧室、客厅家具布置太多,活动空间局促。居住社区普遍存在着为老年人提供的活动场所少、设施不够全面,服务内容缺失情况。绝大多数老旧小区在老年人活动设施方面还停留在健身器、麻将房、休息椅;物业管理服务方面仍然停留在安全、卫生、绿化、设备维修方面缺乏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专门设计和规划。距离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4居家养老建筑的提高措施
建筑方在对居家养老建筑进行规划时应该多考虑细节方面,对于相邻的建筑应该让老人较为明显的区分出来。比如,可以在建筑的顶部以及里面设计一些容易让老人辨别出来的事物,另外建筑的外层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装饰,可以让老人轻易的分辨出自己的住所。针对养老建筑层高度的问题,相关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将养老建筑的层高进行限制。另外,希望建筑方可以对老人的建筑问题引起重视,而不是只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照顾到老年人的需求。针对老年人喜欢在住宅附近聚集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以在附近建造一些棋牌室,提供老人进行娱乐的场所,加强老年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减少他们自身的孤独感。处于对一些行动不便老人的考虑,应该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的出行,让他们与外面加强沟通与交流。为了更好的解决老人的出行问题,对于楼层数量超过3层的建筑可以安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养老建筑的室内装修出于对老人的安全考虑,应该增设防滑材料。至于浴室的内部空间应该能让轮椅顺利的出入,并且在其中准备好凳子以及拱手等东西,方便老人独自沐浴。
结语
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但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经济物质赡养和基本的精神慰藉应当是最重要的。全社会应竭尽所能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着想。居家养老在我国具有历史悠久,在各种养老模式中占比最高,老年人更乐于接受。本文对居家养老模式进行粗浅研究,希望能够把其他养老模式中有益的元素吸收到居家养老的模式中来。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升级换代。为老年人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康的居家养老环境。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只有把老年人的问题解决好,才能解放年轻人,激发出年轻人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年轻人的创造力,才能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盛尧.中国养老建筑的设计及发展[J].有色金属设计,2019,46(3):30-31.
[2]周燕珉.老人·家老年住宅改造集锦[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18.
[3]林文洁,付北平.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医疗用房配置及空间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8(S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