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路面破坏原因及防护措施探究 史春林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史春林
[导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加快,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我们的出行安全都造成了影响,所以,在路面建设过程当中,从施工设计开始到施工工作进行最后到施工竣工完成的养护,都应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从而不断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加快,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对我们的出行安全都造成了影响,所以,在路面建设过程当中,从施工设计开始到施工工作进行最后到施工竣工完成的养护,都应该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从而不断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公路施工;路面破坏;原因;防护措施
        引言
        路面是公路工程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路日常运行过程中承载较大的运输及交通压力,在此过程中,路面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应该了解路面破坏的原因,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因此,有必要探讨分析公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原因及防护措施,相关人员应重视公路施工质量,了解现阶段公路施工过程中路面破坏的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保证公路施工相关工作顺利进行。
        1公路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类型
        公路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类型有车辙、裂缝、脱落、坑槽和波浪等。(1)车辙:公路投入使用后,承载较大的交通运输压力,路面直接承受高负荷压力及轮胎破损,因此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公路路面在早期阶段受到大型车辆的碾压,可能在路面留下车辙,导致公路路面表层的结构发生变化,形成高度差。车辙根据成因的不同能够分为3种形式,分别是结构型车辙、失稳型车辙和磨耗型车辙。(2)裂缝:经过长时间的碾压,部分路面出现开裂,可以从裂缝分布形状及方式判断出病害,裂缝是公路路面最主要的破坏类型,按照形成原因的可以分为3种形式,分别是横状裂缝、网状裂缝和纵向裂缝。(3)脱落与坑槽: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间隔时间较大的情况下,公路地段的路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现阶段存在比较普遍却难以规避的问题之一。公路路面的强度及承载能力不同,一旦受到外力的碾压,易出现局部路面脱落问题,大部分公路路面存在的凹陷和坑洼都是这种原因导致的。(4)波浪:在公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路面组成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都会导致公路路面无法抵抗车轮的水平力的作用。在纵坡段,高温因素或者重载车辆缓慢通行,会引发波浪问题。
        2公路施工期间造成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
        2.1面层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面层方面的设计工作期间,如果相关的设计人员对于面层的设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在所用施工材料的选取方面不够合理,都会导致面层的防裂缝能力、耐久能力受到影响,非常容易造成路面出现泛油、车辙、裂缝或是松散等破坏的情况。针对公路施工期间的路面而言,在日后的使用中会与大气以及车轮有着直接的接触,会承受巨大的车辆行驶承载、水平剪力以及冲击力,如果相应的设计工作没有做好,将会导致其出现巨大的破坏问题。另外,由于雨水气候、温度改变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还会给公路路面造成变形、渗水等现象。这便要求路面必须要具有高强度的抗变形能力与抗压能力,同时,还需要确保温度具有稳定性。对于路面的表面层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滑与耐磨能力,而这些都需要有稳定的温度、良好的施工才能够得以实现。当前,在开展公路路面层设计工作期间,经常会存在设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对路面造成一定的破坏,在开展设计工作期间,由于对地质、气候没有做出充分的了解,从而导致路面在设计方面存在不严谨的现象,造成混凝土空隙率大容易出现裂缝,压实力度不足而造成承载力不佳的现象出现。
        2.2基层质量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基层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将会导致基层出现一些结构性方面破坏的问题,从而对面层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路面层出现坑洞、下陷、车辙、变形的状况。通过对半刚性基层裂缝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当外界的湿度或温度造成改变时,如果没有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接缝,极容易造成干缩裂缝、温度裂缝的出现,而此种裂缝是基层裂缝的关键表现形式。如果发现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基层材料在汽车的荷载作用下造成的变形问题。通常,如果没有发生较大的垂直变形,对于裂缝的宽度是可以管控的。但是对于路面面层而言,抗裂能力的要求会大于基层。

对于半刚性基层而言,如果其质量不够均匀,将极容易造成基层整体出现巨大的破坏,导致基层的抗垂直变形能力受到巨大的影响,在汽车的荷载作用下,极容易造成路面发生大部分下陷的状况,对于面层而言,将弯拉应力大幅度的提升,从而造成开裂的现象发生,这是导致基层出现破坏的关键因素。
        对于基层材料的强度而言,在通常的情况下,都能够与相关的标准相符合,而如果想要将基层问题造成路面破坏的现象加以避免,就必须要对基层所用材料的质量均匀能力加以严格的管控。
        2.3底基层设计材料选取方面的问题
        在底基层的设计工作以及施工材料的选取方面,如果存在不合理的行为,将会导致下陷、变形以及坑槽等路面破坏的问题发生。如果底基层的材料存在稳定性差或是强度低的问题,极容易导致半刚性基层的位置拉应力受到巨大影响,从而出现裂缝的现象,导致整体的底基层稳定性差。另外,由于路面层材料有一些被挤入底基层,极容易造成荷载力降低、变形的情况,出现路面受到破坏的现象。同时,由于温度与湿度的变化,极容易造成土体的强度降低,从而降低其承载能力,导致部分材料落入土基当中,最终导致路面会发生坑槽、变形以及下陷的状况出现。
        3公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有效防治措施
        3.1加强施工设计工艺和设备的选择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工艺的选择上,应该尽量挑选抗冲刷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物质。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器设备的使用上,应该严格遵照工艺要求进行适当的软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在对半刚性基层进行碾压处理时,一定要将含水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在进行路基碾压工作后应及时进行维护,之后立即喷洒透层油,及时铺筑沥青面层。
        3.2强化施工材料的选择
        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选择温度低、对温度敏感性差、蜡含量低的沥青来进行铺设,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配制,提升使用性能。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路面投入使用后裂缝问题出现的几率。
        3.3做好维护养护工作
        科学有效的养护,能够更好的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减少由于养护工作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强化公路的防御能力,确保路面病虫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3.4强化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增强对于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沥青混合料在铺设时的均匀和稳定,并且做好碾压密实工作。为了有效降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的可能性,中、下油层可以运用两台摊铺机联合作业,如果温度低于十摄氏度或者是下雨均不能进行摊铺作业。
        在进行摊铺工作时,相邻两幅之间如果有重叠,应该确保重叠宽度为五到十厘米,两台摊铺机之间应该距离为十到三十米。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应该对工期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交通管制,避免非施工车辆上路引起机械漏油,对整个路面的整洁造成影响。
        结束语
        公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原因较多,如层面设计不合理、基层质量存在问题、底基层设计不合理及材料选择不合理和路基施工问题等,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公路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类型,从沥青材料、选用填料、原材料的比例、提高公路路面的承载能力、增加公路路面结构关于防渗透、排水方面的设计、加强公路路面的层间结合和使用先进的路面结构等方面,完成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飞红.浅谈公路施工中路面破坏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关键要素探究[J].价值工程,2018(12):165-166.
        [2]张呈龙.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关键因素及技术措施[J].交通世界,2013(7):181-182.
        [3]郭兵.公路施工中影响路面平整度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27):3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