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雯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建筑物在空间和层数上的追求,在建筑工程中会较多地使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利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可以在较高的位置架设水平混凝土模板,构建一个相对高水平的支撑体系,满足高结构、大跨度设计类的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广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施工人员需要掌握各道施工技术要点,注意施工细节,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进,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下的产物,代表了建筑行业的多样化、高层次发展,对建筑的建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施工人员一定要从模板设计、加工、安装等环节依序着手,采取多种有效的积极措施,努力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构造质量,
1、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有必要对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彻底而全面的分析。与其他技术相比,高支模技术的应用频率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该技术的适应性更广。它被用在许多建筑项目中的关键环节,以确保项目的质量。为了保证使用技术后的施工质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高支护技术时必须根据建筑标准和建筑环境相应的调整。
2、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2.1编制优化施工方案
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的相关规定编制优化施工方案,该工程在图纸审核工作中为了全面优化高支模施工方案,组建了高素质管理团队,完善高支模施工管理体系,以此达成预期建设目标。同时,该工程对高支模施工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该工程在施工前提交相关部门审核了施工图纸,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中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将架体结构设计不断优化,进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度,使高支模施工时刻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使工程图纸能够满足当前建筑的具体需求。同时,该工程在图纸审核结束后编制了具体的高支模施工方案,确保方案的落实有迹可循,为后续的验收提供依据,进而保证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避免因突发情况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架体的验收及预压
(1)钢筋分项工程施作前,应对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预压,消除模板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本工程预压采用沙袋堆载预压,堆载质量由设计确定,堆载过程应将沙袋分层覆盖在模板上,且将采取措施免遭雨淋。测量队伍应对所设置观测点的标高、支撑杆件的沉降量、支架系统及模板系统的变形等情况进行全过程观测并保留详细检测记录。预压结束,将沙袋进行分层卸载,调整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变形量。(2)首先选择代表区域进行监测,代表区各测点监测合格后,对各观测点进行连续监测,当各测点在连续的24小时内,沉降量累计值小于1mm,或者各监测点连续24小时沉降量大于1mm,但连续72小时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mm时,则判定为支架预压合格。
2.3混凝土浇筑施工
模板与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浇筑前,首先要检验 混凝土原材质量,确定合理配比,其次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按照浇筑的流程进行施工。对于梁柱不同的施工部位要做好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例如墙柱和梁板需要分开浇筑,先浇筑墙柱,待混凝土养护到强度达到70%后再依序完成剩下部位的浇筑作业,并且墙柱由于高度原因需要按照每500mm一层的厚度分层浇筑,上下层要控制好浇筑时间,且柱还要进行二次浇筑,全面保证凝结强度。
为保证浇筑质量,在整个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技术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控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把控技术要点,保障振捣工作的连续性和持续性,控制好浇筑的高度以及速度,避免漏振或者过振问题,确保工程建设品质达标,
2.4监控量测控制要点
(1)设置立杆监测点的原则:一是在受力最大的立杆和支架边缘稳定性差部位。二是受力最大或地基承载力低的部位。根据支架平面大小的不同各设置至少2个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杆基础沉降监测点,监测时应设置变形报警值。(2)每隔20至30分钟对正在浇筑的混凝土的支架系统进行一次检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应时刻关注支架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立即停止浇筑作业,随即疏散相关人员施工人预员,并对作业区域进行加固处理。(3)在观测期间应设置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基准点、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并做好保护工作。埋设元件时应对根据现场情况对各部件进行编号,若元件有导线,导线应引出至架体以外。技术人员层层把关,保证元器件不受损坏,当测量标志受到损坏,应马上进行恢复。
2.5高支模工程的验收
由于高支模项目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标准以及对技术和专业性的要求,因此必须有效地接受相对复杂的施工过程,即以高质量,高标准和高水平为验收标准。具体要求是,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以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支持,例如在施工初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项目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在验收环节中,有必要对验收方法进行分级,详细的划分,并进行详细的技术验收,以确保整体及结构,环节和部分的标准化和质量化。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施工操作的稳定性,质量性和专业性。一旦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了诸如模板倾斜和模板破裂等问题,就必须及时进行纠正。
2.6高支模拆除
高支模施工需要注意拆除工作,该工程在施工结束后首先确定了拆除时间,保证了拆除作业的顺利完成。首先,在在梁板达到8m且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开展拆除作业,并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告牌,防治拆除支架过程造成安全事故。其次,该工程在拆除完成后对各类废料进行了整理归类,按照不同废料的分类进行了清除处理,节约了建设资源,防止废料长时间对方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后,该工程在完成拆除作业后对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如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利用同类材料进行替换,进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3、质量控制要点
3.1重视人员培训
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高,从事高支模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是技术过关的人员。企业要定期对施工工人进行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对他们加强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的宣传教育,定时进行考核,检验他们的施工技术是否过关,能否达到目前高支模行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做不仅是对施工人员负责,也是对高支模工程负责,更是对该行业的发展负责。
3.2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在拼接高支模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有效地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确保高支模的正确构造。如果施工方案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整改。在单位内设立专业的质量控制部门,聘请专家进行监视和管理,以确保高支模施工工作更加规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高支模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发现高支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陆续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作为一项成功案例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宇.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38+140.
[2]刘洁.刍议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08):21-22.
[3]韩志德.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7):13-14.
[4]王泽鑫.房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居舍,2019(06):65.
[5]李道伟,吕红伟.小议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