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花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汇丰中学
摘要:语文在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一个进一步探索语文世界,深入学习母语与母语应用的过程,更是学生谋求更好升学机会的敲门砖,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肩负起教好语文以及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重任。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教师却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的开展,使得学生不能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应有的教育,也使得学生不能在平时的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那么,身为一名高中的语文任课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去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呢?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分析,对语文教学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当中有着大量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背诵的文字内容。高中阶段的学生非常活跃,虽然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意识与自制能力,但是这样的学习内容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不愿意在课堂之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与情感,去全身心的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一、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是一项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的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之一,即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
在当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环境之下,人文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到了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内心深处,而对于人文教育的真正内涵,每一名教师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标准与不同的解读和认识。一般来说,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希望通过教育的手段,围绕学生的内在涵养就进行培养,进而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与此同时,人文教育的精髓,是帮助学生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行有机统一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类历史、社会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更是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奠基石。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属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所在,也是语文学科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其次,语文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现如今,受到众多外来因素,诸如日韩、欧美的潮流文化;西方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等的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活习惯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盛行。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分辨是非、认识事物本质的方面发展尚有所欠缺,非常容易受到这些良莠不齐的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三观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语文学科的存在,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促使学生逐渐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转化为自身今后为人处世的标准,从而更好的匡正学生的行为。
三、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策略探究
(一)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源泉,更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息息相关。因此,拥有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相对于初中、小学更加强烈的学习意识、更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受到语文课程过多文字内容的影响,导致学生不愿意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充沛的精力,无法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完成学习任务。鉴于此,教师必须转变策略,要尝试着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逐渐产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短歌行》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吟诵出千古名篇《短歌行》的片段。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并对这首诗歌的内容产生印象。
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诗歌中的内容,分析诗歌中的字词句,剖析诗人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将视频中的内容与诗歌之中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这首诗歌,掌握诗歌中的知识点。
再如,教师在执教《雷雨》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教学任务初步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雷雨》这部经典的话剧作品。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并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角色分配,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汇报展演。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亲身参与到表演当中,更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学生的兴趣也能够随之不断提升。
(二)详细的进行知识讲解,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
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储备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能够不断加深,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文当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剖析,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切实的掌握每一个要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与空间当中,尽可能多的吸收知识,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最终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例如,教师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划,将教学工作分成字、词、句三个主要的部分,并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此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把课文当中的通假字:“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说,通悦,赞同,高兴”等等,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在了解单字的前提下,进行词和句的分析与积累。接下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剖析文章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使…退却)、“若不阙秦”中的“阙”(使…减少)、“阙秦以利晋”中的“利”(使…获利)等。让学生在明确词类活用现象的基础上去理解整句话的含义,再将文章中的每一个语句联结成文,便能够对课文的认识深入到全新的境界。这样一来,通过教师对知识点详细的讲解,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这些内容,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练习中灵活的运用。
(三)认真的做好课前准备,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教师备课工作的认真程度与课堂教学质量直接挂钩。由此可见,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认真的备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
首先,教师需要备好教学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方式,精准的定位到本课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借助教辅书籍、互联网等工具寻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在遇到瓶颈时,积极向其他优秀教师请教,活用他人经验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其次,教师需要备好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并以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参考,让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及时的接受教师传递出的信息,并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助力其差转优。最后,教师需要备好教学流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回顾以往的教学设计,在其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让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衔接的更加紧密,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嘉念.浅析如何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企业家,2018(35):213.
[2]张孟莉.刍议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教学[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138-139.
[3]孔杏格.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核心素养——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