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使生物不生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李安静
[导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
        李安静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第一中学  26410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我国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权威叶澜先生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由此看来,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也符合新教育情境下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如何让知识与课堂同时活起来,成为广大教师探索研究的方向之一,而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始于不经意的一句话。
        一、发现问题,激发研究欲望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时代我理想中的角色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的老师。如今,我正扮演着这个角色: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工作的前三年里,我深信严师出高徒,在学生面前我不苟言笑,严格要求,也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并以此沾沾自喜。偶然间读到的一篇文章,却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文中这样来评价“我”:“这样的老师也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于是,我开始反思我的课堂存在的问题:整个课堂完全由我独家操纵,信息由我一方发出,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备课过程中的备学生环节也只注意到了备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确定课堂教学起点,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生物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气沉沉的“死物课”或“无物课”,学过了,背会了,却不知其为何物,单一的理论传授既忽视了德育,又忽视了思维能力和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分析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反思自己的课堂,学生之所以会累,是因为学生是在教师制定的所谓纪律的禁锢下被动的记忆学习,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为此,我重新阅读了大学教材《生物学教学论》一书,在重读此书的过程中,我渴望从书中获取我想要的知识,与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相比,我发现了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需求”。在心理学中,需求是指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对维持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学习需求是指人对未知事物的渴求,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以及发展需要,并在学习动机驱使下的一系列反应。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取决于自身对知识的认知状态和心理渴求。学生对学习都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参与探究活动。
三、依据学科特点,确定实施策略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揭示生物学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及本质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生物,就是研究生命,研究自然。从学科特点来看,为生物学科创设情境似乎很容易,但是作为高中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时间及活动场所的限制,要创设李吉林老师提出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却是不太现实。因此我们科研组重新研究了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将创设情境的途径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教材内容形象化。教材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教材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教材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教材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教材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四、分析教材内容,合理应用情境教学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我们科研组立足于教材,全面仔细阅读教材,初步筛选出适合情境教学的章节,针对不同章节尝试各种有效的情境创设,力求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情境,从而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以下是我们运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的三个实例。
        1.合理设立表演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合理设立表演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的表演分为两种:第一,扮演角色;第二,进入角色。在授课中,教师可以让不同学生扮演教材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实际演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授课效率。
        2.合理利用语言情境,有效展示教学内容
        教师授课的语言习惯以及语气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关系,语气运用恰当对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导向性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3.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图像情境,提高知识的直观性
        知识内容的直观性可以通过影音、图片等进行展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立各种各样的图片进行生活重现和展示,通过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经验与不足,优化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以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情境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纯的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放在了逼真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生物问题的真实空间,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其优点在于:
        (1)解决了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种教学法通过让生活进课堂,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生物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一方式反应的强烈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对于这种实践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的方式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互动过程。
        (3)针对性强。由于学生的参与度高,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课堂效率。
        (4)时效性强。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生活现象及科学发展态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内容陈旧的问题,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进行解答,使教师所教内容的时效性更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技术和课堂模式不断呈现,例如微课、翻转课堂等等,情境教学似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将微课等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合理应用到情境教学中,使情境教学的方式多样化,信息来源丰富化,让情境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并在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成为我对情境教学法研究的下一个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