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映春
四川省青川县建峰镇第一小学 四川 青川 628115
摘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生字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因而大多数学生对生字学习具有强烈排斥心理。究其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运用书写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生字记忆能力。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注重从趣味性的角度融入,并在此过程中,运用趣味性谜语、猜词游戏以及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从而让学生在感受识字趣味性的同时,从生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意的角度,掌握生字知识,促进小学语文生字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生字教学;趣味教学;教学策略
生字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对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字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生字授课,又要从生字的特点着力,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字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生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生字掌握能力,增强生字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具体实践的教学的角度着眼,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一、运用趣味性字谜,提升学生生字理解能力
字谜的特点在于,可以与生字的字音、字意以及字形进行结合,创设具有趣味性的生字运用情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生字特点的角度,对字谜进行解析,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字理解能力,提升生字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讲授《日月水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趣味性字谜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具有竞赛性的情境,真正让学生从生字的特性出发,结合具体的谜面,进行生字的猜测,促进学生生字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生字教学。第一点,学习知识。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水火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图像与生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生字形成感性认知。第二点,制定游戏规则。每位学生的猜字时间为三分钟。教师可以奖励答题数量最多的学生,一个漂亮的笔记本。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对学生的游戏情境,进行简要描述。晓晨回答下面的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剪刀。晓晨迅速地答道:“是月亮!月字!”教师运用字谜的方式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谜面,构建与生字字音、字意以及字形之间的连接,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字理解能力。
二、使用猜词游戏法,增强学生生字运用能力
本文中的猜词游戏注重让学生之间两两配合,即让一位学生描述词语,另一位学生根据描述的词语,进行猜测,从而在此过程中,让描述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词语,让聆听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词汇,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生字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金木水火》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猜词游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促进他们生字运用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讲授生字。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展示金木水火运用的情形,比如,在讲木字时,教师展示家具的图片,从而让学生从物体的材质方面,掌握此字。第二点,制定规则。在猜词游戏的过程中,描述词语的学生不能说出所要猜的词,也不能运用谐音的方式,但是学生可以加上个人的动作。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猜字游戏进行简要介绍。下面两位学生所要猜测的是火字。小陈说:“我们取暖用什么?”小洛说:“煤!”小陈说:“煤在燃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小洛说:“火苗!是火字!”通过运用猜词游戏,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语境中,运用词汇,分析词汇,促进他们生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故事教学法,提高学生生字联想能力
本文中的故事教学法,注重让学生编写故事,从而促进学生生字运用能力的增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入如下的思维:学生可以给生字组词,并将词语运用于相应的情境中。与此同时,学生可以构建情境与情境之间的连接,从而成为一个小故事,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生字联想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乌鸦喝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此种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想象,从而构建出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生字运用能力和联想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维度,教师鼓励学生联想绘本中的小故事,并将所组的词汇添加到小故事中。教师在此,对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进行介绍:从前有一个乌鸦特别喜欢唱歌,而且歌喉十分动人。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这只乌鸦叼着一个苹果从天边飞过,并落到杨树上。小狐狸又渴又饿,刚好看见了这一切。它迅速跑到树底下,对乌鸦说:“我特别喜欢听你唱歌,你可以为我演唱一首歌吗?”乌鸦开心地说:“好呀!”突然,苹果从乌鸦的嘴里,掉到地上。狐狸大口吃掉这个苹果。
总而言之,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并深入研究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方法与生字教学的连接,从而让学生在生字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生字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进.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2)
[2]谭曼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教学法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