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如何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李盼盼
[导读] 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存在差异
        李盼盼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岳麓小学  271000
        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存在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学习结果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另老师头疼的“学困生”。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
        怎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结合我的班级管理案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了解他们,正确对待他们
        班主任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班里有几个“学困生”而抱怨,班级里有“学困生”很正常,十根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怎样把“学困生”的成绩提上去,使全班的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学困生”不是差生,他们也许只是比其他同学跑得慢了一点,身体里的某种元素还未被唤醒,比如学习动机、学习乐趣……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唤醒这些元素,他们就会是明天的好学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和兴趣,可以迁移到该学科上来。很多小学生,经常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这个老师任教的科目。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喜欢某门课程,而喜欢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切不可戴上有色眼镜,对所有的学生要“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就算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是有灵性的,他门也能准确地感受到老师是不是在真诚平等地对待同学。
        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情感的共鸣,这样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二、用心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大部分“学困生”因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出光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有个同学小A,典型的“学困生”,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走神;课下不写作业,要么就是看见空就胡乱写,书写十分潦草,考试没有及格过。我经常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可是他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课间帮助值日生擦黑板,很认真地擦的那种,先用黑板擦一行一行地擦,再用半干的抹布一行一行地擦,然后侧侧脸,后退几步,全方位检查,看看哪里是否需要再擦一擦,我看到了一个专注、认真、负责的小A。当天的课上,我表扬了他的乐于助人、认真、负责,我从他脸上看到了自豪和骄傲。那一节课,破天荒的,他没有打瞌睡,没有走神。下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何不把他的闪光点放大,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呢?于是,我任命他为“黑板美容师”,每天负责监督、指导值日生擦黑板,并向我汇报。渐渐地,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多了,交流的内容也不单单是关于黑板的那点事,聊聊哪个题做的不错,哪次作业认真等等。他开始变了,变得不那么爱课上打瞌睡了,变得能正常交作业了,变得书写的内容能看清了。
        在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时,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步骤:一是针对“学困生”存在“脑子天生就笨”的思想,用说理的方法,打破“天生笨”的迷信,树立“我可以的”自信;二是“学困生”每前进一小步都很不容易,我们要及时观察他们,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三是创造条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进步时,一定要大肆表扬,让他们在班级和家庭中感受到赞许的氛围,使他们体验到学习中的进步是一件最愉快的事情。
        三、正面评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学困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了,改不了了。因此,我们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期盼,鼓励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并期盼他会做得更好。课堂上只要是 “学困生”举手,我就优先让他们表现,只要是他们提问,我就优先予以解答,并且表扬他们的积极思考,主动举手,鼓励他们不懂就要问。
        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学生需要支持、鼓励、表扬等心理享受。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鼓励期盼起建设作用,而惩罚抱怨起破坏作用。
        三、多一些耐心与宽容去等待他们成长
        “学困生”在改变提升的过程中,不会一次两次就能够到达预期的目的。俗话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学困生”,在改正的过程中常常回反反复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有足够的耐心,也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成效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真心,付出汗水,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如果说,“学困生”是特别的学生,那我想我们班主任就要给与他们特别的爱,那就是真诚、耐心、鼓励、宽容。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宽容,也许他们明天会给我们一些惊喜。
李盼盼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岳麓小学  271000
        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存在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学习结果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了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另老师头疼的“学困生”。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不好,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
        怎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结合我的班级管理案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了解他们,正确对待他们
        班主任要摆正心态,不能因为班里有几个“学困生”而抱怨,班级里有“学困生”很正常,十根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怎样把“学困生”的成绩提上去,使全班的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学困生”不是差生,他们也许只是比其他同学跑得慢了一点,身体里的某种元素还未被唤醒,比如学习动机、学习乐趣……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唤醒这些元素,他们就会是明天的好学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和兴趣,可以迁移到该学科上来。很多小学生,经常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这个老师任教的科目。听起来很可笑,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喜欢某门课程,而喜欢教这门课程的老师。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一碗水端平,切不可戴上有色眼镜,对所有的学生要“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就算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是有灵性的,他门也能准确地感受到老师是不是在真诚平等地对待同学。
        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情感的共鸣,这样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二、用心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大部分“学困生”因学习困难而丧失信心。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且创造条件让他们的闪光点发出光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有个同学小A,典型的“学困生”,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走神;课下不写作业,要么就是看见空就胡乱写,书写十分潦草,考试没有及格过。我经常找他谈话,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可是他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课间帮助值日生擦黑板,很认真地擦的那种,先用黑板擦一行一行地擦,再用半干的抹布一行一行地擦,然后侧侧脸,后退几步,全方位检查,看看哪里是否需要再擦一擦,我看到了一个专注、认真、负责的小A。当天的课上,我表扬了他的乐于助人、认真、负责,我从他脸上看到了自豪和骄傲。那一节课,破天荒的,他没有打瞌睡,没有走神。下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何不把他的闪光点放大,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呢?于是,我任命他为“黑板美容师”,每天负责监督、指导值日生擦黑板,并向我汇报。渐渐地,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多了,交流的内容也不单单是关于黑板的那点事,聊聊哪个题做的不错,哪次作业认真等等。他开始变了,变得不那么爱课上打瞌睡了,变得能正常交作业了,变得书写的内容能看清了。
        在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自信时,我一般采用这样的步骤:一是针对“学困生”存在“脑子天生就笨”的思想,用说理的方法,打破“天生笨”的迷信,树立“我可以的”自信;二是“学困生”每前进一小步都很不容易,我们要及时观察他们,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三是创造条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在他们有了一定的进步时,一定要大肆表扬,让他们在班级和家庭中感受到赞许的氛围,使他们体验到学习中的进步是一件最愉快的事情。
        三、正面评价,多给他们一些鼓励
        “学困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了,改不了了。因此,我们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鼓励和期盼,鼓励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并期盼他会做得更好。课堂上只要是 “学困生”举手,我就优先让他们表现,只要是他们提问,我就优先予以解答,并且表扬他们的积极思考,主动举手,鼓励他们不懂就要问。
        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学生需要支持、鼓励、表扬等心理享受。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鼓励期盼起建设作用,而惩罚抱怨起破坏作用。
        三、多一些耐心与宽容去等待他们成长
        “学困生”在改变提升的过程中,不会一次两次就能够到达预期的目的。俗话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学困生”,在改正的过程中常常回反反复复,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有足够的耐心,也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学困生”的转化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看到成效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真心,付出汗水,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如果说,“学困生”是特别的学生,那我想我们班主任就要给与他们特别的爱,那就是真诚、耐心、鼓励、宽容。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学困生”一丝微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宽容,也许他们明天会给我们一些惊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