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若佳
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浙江省乐清市 325603
摘要:篆刻是一门结合动手、动脑的综合艺术,涵盖了古文字、雕刻、设计等知识,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教师面向的学生更多更广,开展篆刻教学就需要结合传统篆刻教学和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对比反思和提升改进。因此,笔者在本校展开了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从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拓展性课程;游戏;有效教学
篆刻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蕴含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2004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在中小学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篆刻文化在小学阶段并未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小学艺术活动中也常常被冷落。
一、本校开展篆刻拓展性课程教学问题预设
1.1课程
1.1.1对篆刻拓展性课程的认识
实现篆刻拓展性课程的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就在于对课程本身的把握,须明确教学目标,在应对不同特征的学生时做好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分层。
1.1.2篆刻拓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篆刻拓展性课程的评价,除了对课程本身作出评价之外,课程效果也同样重要。建立科学的、变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做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教师对课程本身、对个人自身的有效评价也同样重要。
1.2教师
1.2.1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性
本校四名美术专业教师中只有笔者有一定的篆刻知识与技能,开发课程存在巨大的人力难度,主要依赖笔者个人,实现课程有效教学存在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
1.2.2学校层面的支持力度
浙江闻名于“西泠印社”,孩子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偶有接触篆刻,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我校缺少开发和实践篆刻拓展性课程的经验,对于教师开发拓展性课程未形成专业的管理小组,相关制度也没有得到完善。
1.3学生
1.3.1学生的实际需求
不少刚接触篆刻的学生认为学习篆刻只是为了艺术节比赛而服务,体会不到篆刻学习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认为篆刻与自己根本无关,更认识不到篆刻作为传统艺术面临的窘境,觉得学习篆刻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时间。
1.3.2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篆刻近年来随着书法热逐渐被人认识,相关比赛的开展也逐渐激发了人们对篆刻的学习兴趣。本校虽有多年的书法学习氛围,但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篆刻并没有过多的认识。
二、篆刻拓展性课程的调研
2.1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主要从学生出发,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班级的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除学生外,一线执教教师,课程开设学校及家长等因素都是影响篆刻拓展性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为问卷主要问题:
社团学生需求问卷调查表
①你最喜欢这学期学习的哪一部分篆刻知识?
②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你觉得适合自己吗?
③你希望在篆刻的哪一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④你希望老师在哪些方面给予你更多帮助?
非社团学生需求问卷调查表
①你知道什么是篆刻吗?②你想学习篆刻的哪些内容?
③如果参加篆刻课程学习,你希望能学刻哪些具体内容?
④你更喜欢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篆刻?
教师需求问卷调查表
①学生参与篆刻学习对学科学习的影响?
②你觉得开展篆刻学习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③你认为开展篆刻拓展性课程是否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
家长需求问卷调查表
①您了解篆刻吗?②您是否支持孩子参加学习篆刻拓展性课程学习?
③您希望通过哪些形式了解孩子的篆刻学习情况?
④您觉得学习篆刻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
2.2调查结果展示
从社团学生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与“刻”相关的选项,如“刻印技法、过程”等,更加侧重实践过程。
非社团学生需求问卷调查表
非社团学生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是二到六年级,共计376人。约有58.78%的学生了解篆刻,余下的41.22%不了解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篆刻”。
“篆刻技法(实践操作)”同样受到从未接触过篆刻的调查者喜爱,约有214人选择了该选项。约有238人在有关学习内容的第五题中选择了“图案(动物、人物)”这一选项。
学习动机方面,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参加篆刻学习可能是因为“老师分配、父母希望”,但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喜欢感兴趣”和“证明自己也有一技之长”。
在有关学习方式的问题上,能明显看出“游戏闯关竞争性学习”和“老师示范讲授学习”两个选项更占据优势。在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上,“日常优秀作品展览”则占据了绝对优势,也能看出学生会更加注重日常的积累和表现,注重学习过程。
2.3教师访谈记录
①教导主任,教龄10年
笔者:对于开发篆刻拓展性课程你有什么看法?
教导主任:我觉得开设篆刻拓展性课程可以作为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其它学科学习可能也会有促进作用,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很有帮助。如果形成学校特色,对学校本身也是很有益处的。
笔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教导主任:篆刻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如果要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自己要对它有了解,有掌握,并且能灵活的运用。但是对于我们的学习者而言,我认为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技法就可以了,这些技法本身还是适合小学生好学好动的特点的。
②校长,陈校长
笔者:你对于发展学生的篆刻特长有什么看法呢?
陈校长:我觉得学习篆刻对培养学生兴趣有很大帮助,像我以前在七小的时候就组织了篆刻社团。在经费上学校是非常支持的。不过篆刻教学的特殊性也使得社团人数必须控制在严格范围内。
笔者:你觉得怎样学习会更有趣呢?
陈校长:首先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篆刻是很好玩的。像我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很喜欢动手实践,也喜欢参加篆刻社团,课余时间他们也会乐于印自制的印章,或是互相收藏交换印章。有时候,他们也会参加相关比赛,那如果获奖了也是对孩子自己的一种肯定。
笔者:对篆刻拓展性课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陈校长:我觉得如果想在学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篆刻的话,首先需要带领一部分学生或者一个年级先上一个大课或者体验课,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这之后再开展社团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选择这门课程。我也希望包括你在内的几位美术老师都能够发挥自身的特长,相互帮助,一同攻克可能遇到的困难,学校肯定是支持你们的。
三、数据分析及访谈总结
1、篆刻课程的游戏教学设计
学生需求调查结果中显示,比起枯燥的篆刻知识学习,学生更倾向于学习“篆刻技法(实践操作)”。现在的学生大多课业繁重,若笔者能够以“游戏竞争闯关学习”和“教师示范讲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篆刻学习能更符合学生需求。
2、学校系统可行性
本校领导对篆刻拓展性课程表达了大力支持,对课程开发也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课程拓展需要教师自下而上的主动开发,在学校新一代教师热情的推动下,笔者充分自信该课程的可行性。
3、回归学生需求
随着新课改加深,学业负担的减轻,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笔者接触的参与篆刻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家长来说,他们更加在乎孩子的学习兴趣、技能提升、素质培养,也进一步体现基础教育的多元化。
正如尹少淳老师提到的“未来的美术教学会越来越有趣味,让我们的学生爱学、乐学”、“使美术教学进入新常态”。关注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学业优秀,传承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样重要。“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篆刻拓展型课程究竟该何去何从,还有待深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