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生物试题的应试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5期   作者: 甘月星 张邦新
[导读] 随着新的大学招生政策的推广,高中生物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过程中,
        甘月星 张邦新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第三中学 657500
        摘要:随着新的大学招生政策的推广,高中生物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无论高中生物学教学能否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满足新的高考要求,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整体发展,教师都需要为备战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应试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高考生复习、备战生物考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考;生物试题;应试策略
        一、引言
遵循《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使用科学思维方法理解事物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通过最近课程改革分析,一些省份对大学入学考试生物测试问题进行了考察,提出通过生物测试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试题生物学考试准备复习更侧重于调查不同省份的高考试题的变化,进行计划的复习以及指导学生理解和使用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基于此,本文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应试策略进行如下探究。
        二、高考生物试题特点
高考生物考题的特点:(1)遵循课程提纲,但不仅限于学习课程提纲的内容;(2)高考是对难度和速度的考验。考生应该具有试卷的结构,因为从原理上讲,转移试卷是容易的,基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考生要有一个应对考试良好的心理素质。(3)在高考中,将在检查知识的同时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检考查,为了检验学生的能力,命题通常会产生新的情况:“高起点,低落点”,“材料不在书中,但答案在书中”,他们不会用很奇怪很偏的试题来为难考生,而是想测试他们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考生物试题的应试策略
        (一)注重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对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过程、实验的原理等一系列基础知识理解掌握清楚,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同时还应充分注重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先连成线,再织成网,把所学的知识点全部罗列其中,详细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网络中的具体位置以及与其他各知识点的联系。例如结合全国III卷理综关于“细胞分裂”这个知识点,就是对课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的变式考查。对“细胞分裂”这部分内容的复习,我们可以结合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方式进行比较综合复习。又如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首先对DNA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碱基的排列顺序等零散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然后要进一步理解DNA分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点、DNA的复制的概念、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和结果,并将这些知识罗列起来,就形成了知识的基本结构。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关于细胞分裂的知识结构,再把它和细胞的结构、组成元素和物质、变异、遗传规律等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网络。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框架,课后布置知识梳理,在构建的网络中做加法,突出知识内在联系。
(二)突出教材的位置、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考试答题,对分数影响最为关键的就是答案的准确性,高考答案非常严格,非标准答案直接由非智能因素引起的考试丢分。答题过程中要联系教材知识,尽量使用教材原文的专业术语,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吃透教材,切记复习中只用资料二丢弃教材。

教材是扩展知识和能力的源泉,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职业,也是高考和教材的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注重课本的基础实验教学,在完全挖掘出课本内容的实验材料的同时,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但是教师不能盲从教材,出于知识阶段或实验目的,一些实验安排在教科书中,往往只是为了说明某一原理或方法,因而没作进一步探讨。而高考实验试题往往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对此,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对教材实验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加强实验变式思维的训练。
(三)有效训练、积累经验
在新的高考环境中,高考生物学考试准备情况审查需要更加侧重于图表和图表分析,并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因此在审查时必须提供有效的培训。例如,有关酶的特性图,光合作用和呼吸图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解1等。图表类解题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引导,首先要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白图标图解要表达的意思,像曲线图还要让学生看清楚纵横坐标的变量以及单位。引导学生建立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转换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复习生物大学入学考试,常见的复习方法是比较,联想转换和归纳。以比较法为例,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图,比较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比较,育种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种体育物种单倍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比较。这样就可以使前后知识间建立联系,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注重实验复习,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在新的高考环境中,高考实验问题的重点是测试学生使用现有知识准确设计实验以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实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了解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并教学生总结实验的方法。例如:针对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I卷生物第29题,该题是生物学科考试中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典型试题,要求学生利用指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对给定的问题进行验证,该题着力体现生物学作为科学领域课程的特点,对基础性、创新性、应用性的考查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以能力立意为核心,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考查。虽然题目仅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得出实验结果,但对考生的生物学知识、能力要求高,试题难度依然较大。该试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储备,综合性较高,从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五)重视考试技巧,规范文字表述
学生在实验设计作答时存在原理混淆不清,或虽理解原理,但不能正确掌握答题方法,导致作答不完整或答非所问,这些主要源于考生文字表达能力弱。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书面能力,就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而作答技巧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只有在学生平时训练有素的情况下,才能将已掌握的知识应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训练条件,对学生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答题技巧等严格把关,从而使多种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四、结语
新高考环境下的生物高考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同时兼顾学科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通过高考这一途径培养会学习和会生活的人。所以在备考中,既要突出教材的重要位置,也要利用构建的知识网络补充拓展知识,复习中始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充分利用练习资料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彬,许永庆,刘顺洲.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如何考——对2017年全国理综乙卷第29题的讨论[J].中学生物教学,2017(15):66~69.
[2]杨颜莉.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J].甘肃教育,2018(06):125.
[3]许东升.2016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及备考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23):46-48.
[4]陈红燕.生物高考生态伦理试题例析[J].中学生物教学,2017(15):53-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