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潜江市供电公司 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方式,然后探讨了保证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质量的措施,最后提出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置的建议,以供参阅。
关键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
1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方式
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比较方便,在实际过程中不需要配置相关的辅助设备,而且投资成本也较低,适用于在农村供电网络中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中心点不接地方式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故障。如单相接地故障出现,其在故障点所流过的电流只有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而这一数值较小,需要为其配置相关的辅助绝缘检查装置,而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检查到故障问题,并且快速进行处理,防止出现两相短路的状况,导致停电事故的发生。
在中心点不接地系统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定义为瞬间性故障,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实现自动消护,这种故障不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兼容故障,其会持续的供电两个小时,为故障维修提供了一定的时间,提升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使用可靠性。
1.2配网中性点接地
配电网络中中性点接地方式能够适用于人口规模较大、需求量较大的环境地区。而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分为多种方式,有传统小电流的方式和经电阻接地方式。传统小电流接地方式指的是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选择小电流接地方式,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认真严格的执行,例如国家曾出台过《交流电起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其中明确要求了若架空线路中电容电流低于1A,则可以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在1A以上可以选择消弧线圈节的方式。在使用小交流电接地的方式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关的要求以及工程运行的实际状态和特殊环境要求,做好调整,保证中性点接地电压能够控制在15%之内,残余电流应该控制在10A,从而保证弧线圈接力方式能够使用传统小电流接地。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100A时,可以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该方式的优点是快速切除故障,过电压水平低,可采用绝缘水平较低的电缆和设备。
2保证配电网中性点接地质量的措施
2.1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中性点接地监测
电力企业需要加大新能源的开发,提高供电的环保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阶段性任务管理,对整个电网流程进行继续优化,提高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智能电网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在电网修建之前选择相关人员收集勘察当地的水文情况以及地质信息,收集电力运营的基本的信息数据,从而保证电力运输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供有效的电网建设方案,促进配电网络中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科学性,完成机构单位之间的信息统一,做好后续的运算管理。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还需要做到合理监控,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包含了终端智能变电站,供电企业需要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对于电网的实时监控,减少因为人员干预而产生的重大用电事故。相关人员可以以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和信息传感技术为主,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配电网络监控,将网络的实时数据及时传输给反馈中心,反馈监控中心能够根据电网运行的数据判断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是否出现运行故障,如果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配电网中性点接地发生故障,那电网管理人员就应当派遣专人清除故障,由此保证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的质量。此外,电力企业可以开发专门的部门,要求技术核心人才进行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以及利用。将智能化监控系统与本土实际状况进行结合,提供优秀的、具有实行价值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策略。
设定新型智能化监测分析系统的启动时间,加强对于核心人才监测分析系统开发以及运用的约束和时间限制,并且需要实时记录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测试情况,查看智能化监控装置的稳定性,促进技术投入的合理性,保证企业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智能化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竞争附加值,同时也能有效的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进行开发过程中,需要以国家政策为根本的指标,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把握住时机,对智能化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监测监控系统利用开发要有足够的重视以及足够的资本。
2.2提高配电网中性接地工作人员的素质
中性点接地方式又称谐振接地方式,这种接地方式具有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以使得故障点电流接近零、避免瞬时接地向永久性接地故障转变、自动消除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保证人身安全等优势,所以在配电网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但是这种接地方式对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较高要求,所以电力企业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员工故障维修能力,排查风险,及时的评估线路可靠性,增加用户的满意程度。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从而接收反馈,提升电网运用的水平,加强配电网络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项目可靠性评估之时,可以以避免突发性状况导致的停电无错现象为阶段性目标。加强配电网中性点接地状况的监督,如果出现故障及时进行排查,需要下报给维修人员,及时进行故障的排查,同时需要加强电力系统中技术关键人员的综合水平,注意核心关键问题,促进核心风险的防范,要选用合适的供电半径范围,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本区域内的用电水平,提高供电质量。
2.3保证电网规划的合理性
要能够及时的排查配电网中性点接地中存在的故障,对故障问题进行维修,提高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实用性,加强配电网络的使用水平。电网的规划评估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将可靠性规划与企业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相结合,实现企业范围内的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电网设备使用效率,并且及时跟进市场发展的潮流,选用最先进的电力设备以及电网建设策略,及时调整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不利一面,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需要合理安排电网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年限,做好风险的评估,减少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避免盲目使用和过度使用出现威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现象出现,达到供电量最优化的基本目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选择适合本地区以及企业发展运营状态的电网建设最优解,考虑到本地的实际电网需求状态,不断促进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配电网络中性点接地使用的科学性、有效性,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置建议
(1)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取应根据配电网电容电流,统筹考虑负荷特点、设备绝缘水平及电缆化率、地理环境、线路故障特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电网发展,避免或减少未来改造工程量。(2)消弧线圈增容困难时,建议对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改造,可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电网的电容电流增长较快,城市核心区域无论是否为全电缆系统均宜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4)小电阻接地方式改造时应结合区域规划成片改造,同一规划区域内宜采用相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利于负荷转供。
4结束语
中性点接地方式是电力系统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能够促进配电网络的有效运行。在配电网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多种种类,需要面对不同的状况进行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促进项目决策的全面性以及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军.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J].中国机械,2020(20):178-179.
[2]罗奋康.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浅析[J].通讯世界,2019(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