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关键环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面临着更多的技术挑战。混凝土施工质量对于整体建筑的质量具有巨大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在过程中加强管控,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要求组织各项混凝土施工项目,确保配比、拌和、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质量满足要求。鉴于此,文章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一种利用水、凝胶材料以及其它物质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搅拌,最终形成建筑石材的技术形式。由此可见,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优越的可操性,但仍有不少细节需要格外注意。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整个浇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最终建筑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房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于细节的掌控。当前混凝土浇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材料配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建筑工程中,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的施工中,受到监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以及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增加工程隐患。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添加硅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因此,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将材料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比作为重点,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2)温度因素。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第一,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较大。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初期会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水热化状态,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挥发,使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所配置的钢筋往往没有深入到内部,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大,严重的会引发结构裂缝。第三,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使用中,当浇筑完混凝土的主梁之后,整个结构经过太阳暴晒,会出现主梁拉应力增加的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施工准备工作
2.1.1混凝土配置
混凝土的配料有添加剂、水、水泥等。在实际施工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方案,选择性能合适和型号相当的水泥,并保证水泥量的充足。作为混凝土重要的组成部分,骨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求施工人员对鼓骨料的含量和颗粒大小等进行有效考察;如果是细骨料,就需要检查其细度模数,测定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在实际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求尽量使用洁净度高的饮用水,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耐腐蚀性。禁止使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添加剂之前,要先进行测试处理,检查添加剂是否能够和混凝土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并科学配置用量。
2.1.2混凝土拌和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拌和技术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拌和流程一旦不规范,或者是相应的技术没有达到既定标准,就难以保障后期的质量。基于此,在实际拌和之前,技术人员要先进行试拌,即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混凝土配比,对混凝土样品进行测试,在达到质量合格标准之后,就可以确定最终的拌和流程和各项骨料的配比。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样品受到影响,因此在试拌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控制拌和环境,防止扬尘或污水等出现在施工现场中,保证所出具的数据符合标准和要求。
2.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一项施工流程,必须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浇筑和振捣工作。目前建筑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浇筑方法是分层浇筑,这样可以将每一层混凝土结构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振捣工作,一般在浇筑后20s左右的时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振捣会出现最好的振捣效果。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浇筑工作必须一次性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不会出现气泡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在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对于整体结构质量会存在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浇筑方式的选择必须结合实际浇筑高度来确定,因为一旦倾落高度太大,很容易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高度如果高于2m,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具有符合施工标准要求的质量,就要选择溜槽的施工形式。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高度大于8m,就要采取振动串管的方式,进行再次浇筑,并分层加以捣实。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合理采用振捣棒,设定特定数值大小的振捣强度,将残留于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彻底清除,提高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指标。振捣施工应遵循相应技术规范与操作要求,按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施工原则对初步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成果进行循序振捣、分层振捣,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振捣高度与振捣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则应通过上下振捣模式,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气泡,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效果最优化。
2.3混凝土工程的养护控制
为消除由于养护造成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对混凝土的养护控制工作足够的重视,现如今有许多的现场管理人员为了节约成本,追求进度等因素,仅对混凝土工程的实体浇筑质量有所要求,对于后续的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做的也不够到位,这就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等各类质量问题出现。为避免这些质量问题,就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首先要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养护责任制度,将养护的责任分配到每一个人的身上,使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养护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中。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阶段,施工单位应当合理的安排相关人员对其进行负责,使混凝土能够一直处于较为湿润的状态,而混凝土的整体养护时间则需要能够使混凝土硬化,以及强度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国家规定及相关设计的实际要求。其次,要对大体积的混凝土和冬季的施工制定一个情况相对应的养护措施,除较为常见的,为保证浇筑混凝土能够充分水化反应而加强保湿的养护方案外,还要针对某些大体积的混凝土考虑到埋下冷凝管对其进行循环降温,或是降低混凝土浇筑水化热,满足这些大体积混凝土的中心和表面的温度不宜超过20℃的条件。在冬季施工则要注意对混凝土实体实施一些科学合理的保温措施,以此来防止混凝土被冻胀而损坏。对于入模后的混凝土应当进行实时的测温,在混凝土板的中心位置插入测温计,并且安排专人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倘若发现不在控制范围内的数据则应当第一时间向项目部进行汇报。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施工材料。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所以,相关施工企业要不断强化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少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新.土木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9):21-22.
[2]张伟.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2):87-89.
[3]吕祥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建筑物的工技术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