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于天龙

发表时间:2021/1/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于天龙
[导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
        身份证号:23100519880924XXX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我国各项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混凝土浇筑的整体强度和效果,如果缺乏规范的施工技术,将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所以为保障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企业应注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规范化、科学化及有效化应用。本文结合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内涵,分析常规浇筑类型及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前期准备,提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广泛的施工内容之一,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各项核心节点与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的整体实施效果,以充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1.1 混凝土处理难点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来说,其除了浇筑难点以及搅拌难点之外,还有混凝土处理难点。通常情况下,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方案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浇筑工作的开展能够十分连续,不会存在间断的现象 。同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的开展刮平处理,以便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阶段,应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协调,让其可以严格的依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时时的对施工人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混凝土处理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的对混凝土处理效率进行提升。
        1.2混凝土浇筑难点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分析,针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其已经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规模较大,项目十分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 。对于混凝土浇筑工作而言,在具体的浇筑时,必须要强化对混凝土标号的重视,能够依照相应的顺序开展。同时,在对钢筋数量较多的施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应该让专业的施工人员借助较为专业的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可以进一步的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提升,有效规避混凝土浇筑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全面提升浇筑的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分析
        2.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后续浇筑环节的顺利有序进行及质量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对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合理确定混凝土各项原材料的配制比例。以建筑工程混凝土配制中的水泥材料为例,应对其厂商、出厂日期、合格证、标号等参数指标进行核对与检查,必要情况下应对其进行专业技术检测,确保其技术参数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约束标准,若其性能指标或登记规格不符合混凝土配制要求,则应进行必要调换。
        2.2混凝土运输
        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搅拌运输车来完成混凝土的输送工作,由于搅拌运输车是运动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输送效果也会随之降低,从而造成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要仔细计算运输的路线和时间,很小的运输偏差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存在状态,从而影响质量。假如混凝土的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计算错误,就会导致混凝土未等到卸车就出现凝固或者变质的现象,从而施工的完成速度和效率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另外,技术人员要保证泵机容易损坏的零件配备齐全,并且在输送前检查好输送泵的密封性。


        2.3混凝土浇筑中的混凝土振捣技术
        振捣技术的应用成效对于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密切相关。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合理采用振捣棒,设定特定数值大小的振捣强度,将残留于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彻底清除,提高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指标。振捣施工应遵循相应技术规范与操作要求,按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施工原则对初步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成果进行循序振捣、分层振捣,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振捣高度与振捣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则应通过上下振捣模式,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气泡,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效果最优化。
        2.4做好温度控制,防止浇筑裂缝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最常见问题,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诱因在于混凝土表面温差,因此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有助于防控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搅拌后会快速散发热量,温度曲线骤降,若其内外部结构性温度控制不当,则容易出现裂缝。对此,可采用迅速降温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内外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与调节,调控混凝土凝结区域的缓控节奏。同时,也可在混凝土的目标浇筑区域内事先铺设冷却管,通过调节冷却管内水温高低,对混凝土凝结进程进行相应调节。
        2.5后续护养保护策略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期养护对于提升混凝土浇筑效果至关重要,决定着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采用铺草袋方式调节混凝土外部防护温度。在混凝土浇筑时,需严格控制圆柱形角落、墙体根部的护养防护,尽量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残留、局部浇筑遗漏等问题。混凝土浇筑后,若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浇筑区域中存在早期局部裂缝现象,则应采用水泥浆等方式进行外部弥补,防止混凝土裂缝扩散或蔓延。
        3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方法
        3.1分段浇筑
        相较于全面浇筑,分段浇筑主要应用在长度小、面积大的浇筑结构中,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在实施分段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次层浇筑”,随后对每个段层开展分层浇筑,如果分段浇筑的层数较少,在完成顶层浇筑后,并且首层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固,则需要施工人员从“次层位置”开展分层浇筑,以此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分段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更好地推进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稳定性及结构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以此为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全面浇筑
        通常来讲,全面浇筑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要求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实际的浇筑施工中,主要遵循“由下而上”的浇筑顺序,即在完成首层浇筑作业后,进行次层浇筑作业。假如首层浇筑质量较低,则需要实行连续性的浇筑操作,以此提升浇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浇筑作业的有序进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要想切实提升或保障浇筑施工的作业品质,还需要确保结构平面不能超过标准的施工范围,并遵循“由短到长”的浇筑方向,进行浇筑施工。假如浇筑距离较大,可将浇筑作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两段浇筑,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浇筑,随后再在中央位置进行“中央浇筑”,从而提升浇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施工问题来说,若想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应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控制,结合混凝土本身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进行确定,以此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进行确保。
        参考文献
        [1]韩海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解析.中国房地产业,2019(23).
        [2]李军涛.解析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名城绘,2019(26).
        [3]戴明.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建材与装饰,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