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22期   作者:张彬
[导读]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张彬
        沙湾县第四幼儿园  832100
        摘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就像播种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如今大多数幼儿都被父母和爷爷奶奶宠着惯着,滋生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要想引起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视,就要转变家长的思想和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园共育——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教学活动;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引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好的行为习惯成就人生。由于幼儿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阶段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怎样为幼儿提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家长需要深思的问题。而家园共育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其实质就是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幼儿行为习惯表现
        1.1情绪不稳定,随意性明显
        幼儿情绪与其日常行为有着紧密联系。一些微小但新奇的事物,很容易使幼儿情绪发生波动,表现为兴奋、紧张。在如此变动的情绪影响下,幼儿的行为也会发生多样的变化。如当情绪兴奋的时候,有的幼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会做出过大的动作,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想有效实施行为习惯教育,需要把握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1.2控制力差,无法自我调控
        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幼儿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不良行为。而且,幼儿的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对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有着心理上的排斥。不少班主任为了使幼儿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常常采取说教、监督和管理的方式,严格约束幼儿,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却激发了幼儿的反叛情绪,导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无法继续。所以,立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班主任要春风化雨地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2.1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将图片、音频等相互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快乐,更加自主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幼儿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文字信息幼儿理解起来困难重重。幼儿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活泼,以此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例如,我在以《龟兔赛跑》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准备了视频短片,让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以及我的有效指导,体会其中的知识内容。还需逐步将幼儿带入创设的情境当中,通过一些与情境相关的问题,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在故事中为什么兔子会以为自己可以赢得比赛?为什么乌龟有自信参与比赛?兔子为何最终没有获胜?通过这些问题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最终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故事重现出来,通过此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需要虚心,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进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如此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2.2坚持正面鼓励教育为主
        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教师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最爱劳动,能把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捡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必要时奖励小红花。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捡得干干净净了。比如,游戏时间、晚饭前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睡觉时间,都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这就避免了一整天不停地训斥孩子“看电视要看到什么时候”等等。如果孩子完成得好,一定要对他的成绩给予肯定,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践行。
        2.3幼儿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因此,我们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生动和直观的影响。一般而言,教师在幼儿眼中是很有威望的,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幼儿,我们时常听到幼儿说:这些话都是老师说的。为此,幼儿教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和严要求,教育幼儿,首先从自我开始,我们希望幼儿能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幼儿不能做的事情,我们教师更不能做,一旦我们教师有了错误,要当着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此我们幼儿教师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事事为幼儿做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幼儿在教师良好的行为中得到熏陶,得到感染。此外,一些游戏、相声、小品、故事等等艺术作品同样具有很强的熏陶性,为此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艺术品中较强的感染力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生动和形象的熏陶。
        2.4组织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幼儿行为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参与中准确地认知行为习惯,还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实践良好行为。所以,在实施学前教育活动的时候,班主任要立足幼儿的行为表现,有计划地设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分门别类地向幼儿展示不同的行为习惯,并利用儿歌、童谣、游戏等驱动幼儿参与,使他们在经历多样活动的过程中,积累良好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体系培育、家园合力进行的事情。国外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要努力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幼儿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个体的差异,做到个性化培养,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科学、有效,为幼儿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丽.浅谈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6).
[2]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0).
[3]刘宁.帮助大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