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星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362400
摘要:对于数学文化而言,属于一类文化形态,基于文化学角度下,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价值以及关键要素等。而人们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呈现出一种探究思维模式。受到教育制度改革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使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之美变得非常关键,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阐释数学文化和数学美的内涵,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实践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数学美;实践教学策略
前言: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带给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很大的影响,而数学 文化在教学课堂当中的融入,可谓一种教学工作创新举措,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有益。实际上,在数学文化当中隐藏着数学内涵,利用数学思想理论对现实进行观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且以数学语言、图表以及符号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师在讲解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但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严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美,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学会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达到了既定的数学教学工作的目标。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有效实践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数学文化和数学美内涵的阐释
从数学文化的内涵方面而言,笔者认为,数学文化体现在数学的起源、发展的历程当中带给社会极大的影响,其中涵盖了人的思想理念、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增强人类的思维能力,发挥出创造力;与此同时,包含了人类的认知与数学进步过程当中呈现出的探究精神等[1]。
美育功能可以看作德育教育的类型,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利用数学美育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性格变得更加完善。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属于主要的指导和启发人员,需要结合数学教材,深入挖掘出相应的数学美育元素,充分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逐渐提高对数学美的认知程度,学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发现数学美,灵活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有效实践教学策略
(一)加大对画图教学方法运用力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经常会碰到棘手的数学问题难以处理,此时,教师需要加大对画图教学方法运用力度,以便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具体指导的过程当中,保证学生画图方法的准确性,需体现出一定的美感,达到数学美育的效果。并且,学生借助画图的方式,能够使数学题目化繁为简,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高中数学《正弦定理》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提供给学生们很多有关习题,使学生们进行习题训练的过程当中学会更多的数学知识。通过教会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殊性质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
于是,为学生设计了下题:在当中,假如的度数为,那么,,以上两个等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接着要求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完成求解,系统掌握正弦定理的知识。经过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分析,使学生碰到难题的时候,会直接应用画图的方式加以解决。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深入理解了数学美,激发了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2]。
(二)合理利用数学历史故事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
在高中数学课程当中包含了众多难以理解的概念与理论,学生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教师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合理利用数学历史故事,以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师通过将一些数学历史故事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为学生们讲述了一个国王对国际象棋发明人进行奖励的故事,学生们在教师风趣语言的叙述过程当中,了解了更多的数学知识。等到教师讲完以后,要求学生根据细节梳理出等比数列的知识点[3]。并且让学生计算国王应该奖励国际象棋发明人几个麦粒。显然,教师利用此种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参与分析了具体的数学问题,而且融入了数学文化,体现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三)借助相关线性规划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线性规划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在学生自身的数学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之后,当进行相关数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4]。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高中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为学生们列举了很多比较简单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并且指导学生以平面区域加以体现,实现抽象化具体问题的效果,学生们借助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够代表平面区域,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在学生画平面区域的过程当中,还能够运用美育教学功能,使学生们可以发现隐藏在线性规划当中的线条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方法。在学生画线条的过程当中,可以要求其以更加简洁的线条代表不等式组,进而提高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受益匪浅。
结论: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看出,系统分析与思考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有效实践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通过阐释数学文化和数学美的内涵,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的实践教学策略:加大对画图教学方法运用力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合理利用数学历史故事实现数学文化的渗透、借助相关线性规划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希望此次研究与分析的内容和结果,能够得到有关高中数学教师工作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获取到相应的启发和帮助,以便增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美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进而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城兵,张旭阳,李明亮.数学文化在教与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基于论文中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调查的研究[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19,178(210):210-213.
[2]徐文彬,赵倩颖,孙明德.教育领域中数学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兼评张维忠博士近作《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半月高中,2018,134(215):248-250.
[3]池红梅,毛雪琴,杨永玉.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8,000(209):210-212.
[4]杨永明,孙敏仪,张旭一.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 新课程研究,2019,146(209):2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