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市 200082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管执法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提升城市环境、解决群众诉求、维护政府权威。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城管执法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直接体现了党和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是面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形势下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管执法 队伍建设
一、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梯队建设问题明显。
一是人员招录方面。早期的人员招录,对于年龄结构、男女比例、专业技能的限定较为模糊,缺乏长远考虑。。二是职务至今晋升方面。职务晋升上,“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不完善。职级晋升上,“论资排辈”现象依旧存在。
(二)专业技能素养层次不齐。
一是个人能力层次不齐。城管执法事项日益增多、执法流程逐步规范、执法标准大幅提高,对城管执法队员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实中,执法个体的综合能力素质层次不齐。二是培训提升不能完全符合队伍发展所需。现有的培训,以自主授课、自主学习为主,不够系统、全面、科学,培训的效果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不能完全满足执法业务、队伍发展所需。
(三)绩效考核机制收效不明。
一是考核标准的设计方面。考核标准的设计不够科学,未能完全表现队员的执法办案、履职尽责、学习培训等各方面情况。二是考核过程的实施方面。考核实施本身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信息化、技术化手段应用不足。三是考核结果的运用方面。考核的结果运用,与职务职级晋升的关联性较小,对队员的有效激励不足。
(四)内部监督问责力度较弱。
监督执纪,基本依赖巡察、上级交办等线索来源,即外部监督的力量,主动发现队伍管理中漏洞、问题的较少,内部监督问责力度较弱。
(五)执法相关保障较为滞后。
一是“福利”方面的保障不到位。工作量与人员配比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班加点常态化,导致工作疲倦感较强。二是“认可”方面的保障不到位。受成立初期的负面影响,社会评价较低,未能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可、尊重和权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
城管队伍从1997年开始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发展至今,全国共有60万左右城管执法队员。队伍建设方面的管理理念更新不够,往往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忽略了人的感受,团队的建设。
(二)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但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考核激励、监督保障等方面未做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体制改革不彻底、各项机制不健全。
三、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用人机制 加强科学化的梯队建设。
一是在人员招录方面。要有科学标准的招录,从报名资格、专业条件,笔试面试、体能测试等方面着手,科学设置城管执法专项招录方式。要有淘汰机制的招录。充分利用好试用期一年的管理,根据其在试用期间实际工作表现,综合考评其知识、技能及态度,进行末尾淘汰试用。二是在编制使用方面。要有长期规划的使用现有编制,形成合理的人员梯队、人才梯队。要在总编制中,核定出财务、档案、话务等文职岗位人员编制数,采用聘用制,使执法力量能够完全下沉在一线。
(二)完善培训机制 加强专业化的技能素养。
一是发挥初任培训的把关作用。二是发挥党务培训的引领作用。三是发挥业务培训的专业作用。四是发挥任职培训的关键作用。五是发挥在职培训的补充作用。六是发挥心理健康培训的辅导作用。
(三)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精细化的目标管理。
一是考核方式要较真易行。通过绩效考核来客观评价队员的工作表现。二是考核激励要符合预期。以队员的需求为正向激励的内容,并在在激励的过程中要注意“度”,使得队员能够有符合预期的收获感。三是考核结果要运用有效。着重调整行为与强化物之间的相倚关系,充分调动起队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四)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常态化的作风建设。
重视内部监督,应当将“执法监督工作人员”与普通执法队员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考核方式、晋升方式,以保障内部监督的有力开展。
(五)完善保障机制 加强标准化的队伍建设。
一是提升物质保障。强调标准化的队伍建设,在执法装备、薪酬福利上提供公平的物质保障。二是提升精神保障。通过有公信力的、实事求是的执法办案,为执法队员提供安全性上的保障,使得执法秩序能够正常进行、树立执法权威。
参考文献:
王明珠.浅析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