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

发表时间:2021/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乐立强
[导读] 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基础,中国人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人民也是让人尊敬的,因为他们有着西方社会所没有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北京康迪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  102218
        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基础,中国人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人民也是让人尊敬的,因为他们有着西方社会所没有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只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像西方政党那样,只代表少数人或集团的利益。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干部应切实学习毛泽东思想理论,始终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人民的含义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必要性,对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人民含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进行了最新概括升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各项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的重要内容。我们如何深刻领会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呢,我想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领会人民的含义
        近代以来,“人民”的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义往往比较模糊,有些人将其理解为公民,有些将其理解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思想,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人民既指这样的一个集体,也指包含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以人民为中心,既要以全体人民这个集体为中心,也要以全体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体为中心,既突出人民集体性的特征,也体现人民个体性的含义。
        1、人民是一个集体的概念
        “人民”是对一个经济体认同并有归属感的人群集合,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造就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这几十年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无不体现了“人民”这一概念的集体属性。“人民”的集体属性,在2020年初的这场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正如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共产党(马列)副主席乔蒂•布拉尔所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收获了值得骄傲的成绩单。这是中国对庞大资源的调度能力和对人民的动员能力,这种规模的执行力,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中国人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人民也是让人尊敬的,因为他们有着西方社会所没有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以人民这个集体为中心,而不是以一己私利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这种领导力背后的理念,就是为了人民的最高利益,这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集体精神,中国社会中有非常强的凝聚力。
        2、人民要突出个体性
        在凸显其集体性的同时,“人民”还要突出其个体属性。 2016年11月30日,在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作为一个个具体人的集合,我们既要通过集体性体现人民共同的意识,也要通过每个人自身体现出个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元旦贺词中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正是党和政府关注“人民”个体性的体现。
        二、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
        1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党要保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只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像西方政党那样,只代表少数人或集团的利益。党的根本宗旨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工人阶级政党只有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是不可战胜的。
        西方自由主义的主流强调,个人要从所有一切制约中解放出来,实现完全的自由,包括所有的传统制度、规范和价值观。对自由主义来说,个人唯一需要受到的制约就是国家的法律;除了法律,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可以制约个人,也不应当对个人构成制约。很显然,西方国家权力和市场权力的无限度扩张,使得个人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市场面前“原子化”了。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世界错误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尤其是党内干部要时刻保持初心、不忘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不动摇。
        我们党已经拥有9000多万党员,但脱离群众的现象却是存在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史为戒,常念密切联系群众的“紧箍咒”、常敲脱离群众的“警钟”、常做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刻做到心中有群众,以强化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说过“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毛泽东《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这其实是回答了“依靠谁发展”的问题。毛泽东还说“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这其实是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可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要求。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不二法宝,是学习和贯彻毛泽东思想理论、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根基。共产党员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基础,科学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终极奋斗目标。
        三、怎样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1在工作中要正确关注个体
        既要做到“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也不能搞平均主义,既要依靠人民这个整体谋发展,又要保证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提高个体参与发展的能力,关注个体共享成果的份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基层干部是党联系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力量,基层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党的基层干部要在工作中要正确关注个体,要做到常叩问初心、常修信心,永葆恒心,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静心扎根基层,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在工作中要增强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坚持人民立场,把党的宗旨贯穿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艰难险阻还有很多。困难越多、责任越大,党员干部越需要克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越要保持敢吃苦、能吃苦的奋斗精神状态,拿出“不能等”的紧迫感,“不能慢”的责任感,“不能拖”的危机感,在工作中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意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努力加油干,砥砺初心,不负人民,饱含为民情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以切实有效的行动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3提高工作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利益置顶,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如何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党员干部在为民履职的实践中,要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党的事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坚持“三个导向”。厚民生为本,坚持人民至上,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眼睛向下”看,把眼睛盯在最广大人民身上,坚持群众第一、服务为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要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到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带着为民情怀,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倾听群众呼声,敞开大门纳言,真正用脚步去丈量民情,用真心收集民意,用真诚虚心的态度拉近群众之间的情感距离,把向群众学习、取经作为密切群众关系、锤炼思想作风、端正工作指导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认不认同作为履职第一要务,在工作中坚持议事决策首先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的支持、满意度作为推动衡量工作的标尺。要保障群众的建议权、知情权、监督权,把群众评议、舆情反映、问卷调研作为推进民生实事工作的重要参考。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蕴藏群众中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在履职尽责中把对人民负责的敬畏举得更高,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得更实。优秀的工作能力是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基础性工作与很重要的前提。能力低下,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及服务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结合每个具体的单位而言,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将上述三点具体化:给人民群众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并培养他们参与社会或单位发展和建设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并排除困难,努力学习,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结语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以来,英明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过了99度春秋华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漫漫路途中,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带领我们走上了站起来、富强来,并奔着强起来的小康社会不断迈进的步伐。可以说,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给予我们党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引党坚持贯彻人民群众教育实践路线,为人民谋得了幸福,为国家谋得了复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党提供了科学的工作指引,更加锻造了我党的政治灵魂。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让人民群众不断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民之手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为壮丽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1王志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J];才智;2019年07期
        2吴泽平;;团干部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J];中国共青团;2019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