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建设工程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烟台 261400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此,要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一般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只有融入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发挥出管理的作用,提高整个建筑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就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控制;现代化研究
1.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控制管理
1.1施工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一般工程材料主要分为选购、存储、施工三个阶段,要落实好每个环节的管理,从而充分保障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首先,要在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和工程预算的基础上,了解限额要求,选择价格合适、质量合格的材料,避免成本浪费。其次,采购员需要根据工程需求核算材料用量,按照所需数量进行采购,既要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又要不造成过度的材料堆积。在保存材料时,必须分类管理,在采购的工程中,就要了解材料的具体类型,定期检验和清点,确保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不会发生丢失、损坏等情况。最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图纸、技术的要求,安排专门人员对材料进行投放使用,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分析损耗情况,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1]。
1.2施工监督的精细化管理
在监理的整个过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了解建筑工程相关理论、法律条文等,确保把控施工过程涉及的材料、设备、人员等因素。要按照以下步骤构建合适的管理指标,从而保证精细化的监督管理。(1)从细节处实现精细化管理,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情况,全面分析工地的具体状况,收集相关的信息,并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化。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2)根据监管要求设置严格的考核制度,全面掌握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标准,考核每个工作人员;制订独特化的制度以推动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制度为切入点提升工程项目的调控性能,对施工组织体系进行精细化管理。(3)项目审核是建筑工程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可以保证项目审核的质量,审核完毕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报告上交给相关部门[2]。
1.3施工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要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好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施工阶段前期,制订施工计划时,必须合理划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材料合理堆放、确保施工组织机构完善、确保施工现场地面整洁且保证安全通道畅通。要确定施工材料和相关配件具备相关的资质证明,必须通过质检保证其满足施工标准,做好标识并进行分类管理。选购的施工设备性能、型号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定期检查并维修施工设备。检查现场的施工环境是否满足市政、市委部门相关的施工要求,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夜间照明系统是否损坏。加强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的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处并加大惩罚力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1.4施工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企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建筑工程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减少人工成本支出,且提高施工团队素质。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和监督施工现场,分析日常记录的数据信息和现场的具体情况,认真对待每一个施工问题,确保没有遗漏。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的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协调好每个单位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加强服务意识,科学分配工程项目、落实好责任,监督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环节,确保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关系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推诿现象。
1.5施工验收的精细化管理
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时,需要做好对相关检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工程的精细检测,保证建筑工程每个指标、功能达到标准,确保不会发生安全问题。进行项目的各项检测工作、设备调试时,需要建筑单位、监督单位双方到场才能正式开始工作,详细记录检测的相关数据并汇报给建筑单位,从而确保项目验收不会出现疏漏问题[3]。相关的检测资料还要整理成文档,进行存档,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为后续的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案例。
1.6施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制订施工计划,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材料、设备、人员对施工的影响,从而制订一套科学、完善的方案,以推动施工的正常开展。控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调节预算的一种手段,人工成本在施工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对人工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细化,施工阶段必须统计施工人员的数量,根据施工现场分配人员,对于出现的工时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必须立即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要建立相应的施工工时制度,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还要对人工成本的具体支出进行细化,提升整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人员的积极主动性。
2.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研究
2.1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当前,现代化建筑结构的设计核心便是运用智能化的控制理念强化决策性的控制设计。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依据现有的施工工艺技术状况及资金运营控制水平确定合理的智能化设计目标,兼顾技术实用、技术先进及经济节约的综合结构强化目标。在确定智能化设计目标后我们则应科学地对结构使用中可能产生的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从而确定出切实需要智能化控制与监控支持的具体结构部位,并最终确定合理的监测控制方案。另外,在智能化设计中传感器元件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在建筑材料中潜入传感元件的方式达到采集建筑信息、提供处理分析依据并展开自我诊断及驱动控制。在传感器件设计中我们应首先遵循尺寸定量原则,尽量在不影响外观结构的情况下力求做到细致入微。同时还应注意控制其具有良好的耦合度,从而杜绝其对原材料结构产生的不良强度影响[3]。再者对其耐久性、可靠度的控制、覆盖面的控制也应做到力求完备、涵盖广泛,促进其兼容性、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并使之具有良好的温度及湿度适应性。
2.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引入大数据技术来为各种环节提供优质服务。大数据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应用:(1)建筑能耗分析。建筑能耗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空间布局、光照条件等众多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已有学者通过数据挖掘框架的应用,对办公室区域的占用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通过决策树挖掘、规则归纳和聚类分析等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计算出建筑占用模式以及相应的时间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许多能源节约方案,为建筑能耗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2)建筑破坏检测。破坏检测是在特殊情况下对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进行检测的技术实施过程,例如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过后,需要通过无人机设备对建筑体的图像进行采用,并通过多角度的图像合成,为建筑破坏情况检测提供基础数据。然而无人机拍摄图像的速度极快,对于建筑集中区域而言,适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的图像需要处理,这就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少量的图像数据处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多样化,由于管理方法不成熟,没有与技术应用建立关联性,精细化管理没能落实,导致建筑实际使用情况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明确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管理模式,妥善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段计龙 . 对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J]. 装饰装修天地 ,2019,36(01):297.
[2]杨易 .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J]. 中国科技纵横 ,2019(12):109-110.
[3]吕从刚 .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