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弓艳丽
[导读] 《司马光》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弓艳丽     
        郑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450000   
        《司马光》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教学主题是美好品质,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虽然文章非常简短,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他们与文言文的第一次正式相遇。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第一个立足点便是立足三年级学生,关注学情。

我的设计思路是“解题课题,指导写字——初读感知——识写生字——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感知人物——熟读成诵”。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范读,借助之前的生活经验,读准字音,读准古文节奏;借助故事场景图,根据人物的不同表现,梳理故事情节,了解句子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通之处,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在教学目标达成方面,首先是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示范正音以及词句间的停顿,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愿意去亲近文言文。之后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赛读、感情朗读等方式,经历多次朗读后,几乎可以背诵,至此,完成目标二。第二,通过认读生字,思考如何识记生字等环节,达到正确认读、识记并书写汉字,完成目标一。第三就是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逐字、逐句理解,了解大概意思,会讲这个故事,完成课后第二题。第四,通过读本文和学生所讲的故事大意,很自然的就可以引出课后第三题的问题: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让孩子们小组交流,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点,得出答案,帮助同学们克服学习文言文的为难情绪,为同学们将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当然,本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比如,过高的估计了孩子们讲故事的能力,一开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得不是很流利,还添加了不少想象,时间有点长。如果能课前交流,效果会更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