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周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倪勇1 赵娟2
[导读] 周记,作为学生的习作练笔的一种途径

        倪勇1    赵娟2
        (六安市城北小学;安徽省六安市;237000 )
        【摘要】周记,作为学生的习作练笔的一种途径,其特点在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内容而言,或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或街谈巷议、道听途说,或读书看报、网络影视等,凡生活中所见所闻,头脑中所思所想均可入文。以形式而论,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无一不可。所以周记是学生参与生活锤炼文笔的一个好平台,运用好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习作教学,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关注生活  发掘亮点  融入童心  细心疏导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存在的争议很多。“教师出题,学生写文,教师批改、讲评。”这一套路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效却不尽人意。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许多教师经过摸索,找到了诸多途径和方法,而这其中“周记”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周记”作文历来被许多教师当成附加作文,教师不太参与到学生的习作过程当中。其实,在学生写“周记”时,教师如能精心指导,有效点拨,定会收到巨大的“回报”。为此,笔者以“周记”作为突破口,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关注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不是一件易事。以往曾绞尽脑汁,设身处地为学生进行作文命题,并在学生写作前作了适当的指导,但学生写起来依然叫苦连天,写出来的文章大多内容贫乏,言之无物,教师还得精心批改、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评,结果是学生、教师双方都被弄得精疲力尽,成效很低。究其原因是学生一直处于写作的被动状态,写作心理不是出于主观愿望而是被迫的,写作时没东西可写,无情感而发,所以学生兴趣不高,敷衍了事。
        针对这种情况,每次习作前教师应适当给他们提供一些写作素材,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去写,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如:可以写对教师处理班级某件事情的看法,同学间之间发生的事,大街小巷发生的事,假期出门游玩的所见所闻等。当然学生一开始肯定有些放不开,习作内容有些“缩手缩脚”。为此,教师在每周讲评时要抓住那些关注生活的周记,在讲评时要给予鼓励,并以赞赏的口吻多加表扬。经过两三周的“苦心经营”,学生就不再囿于教师提供的内容,而会大胆地写一些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切肤所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甚至还写了一些自己对习作内容的看法、感想和建议。对于这些,教师讲评时应给予肯定、鼓励。这与传统的限于写“高大形象”“歌功颂德”的作文截然不同,其选材和立意都不受任何限制,能随意地“以我手写我心”,写作心理变得轻松自如。这样做,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变得乐写,努力多写,写好。
        二、发掘亮点,激起习作热情
    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如何让写作源泉源源不断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内课外抓住机会加以点拨,联系生活中、社会上大大小小的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集体思考和讨论,然后在“周记”里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比如:学生对体育比赛都很关心,有时还聚在一起大发议论,针对学生的这种主动积极的心态,教师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加以点拨。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拼搏精神值不值得学,如果值得学,我们应该学什么呢?他们拼搏的动力来自何方?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国歌奏响时,健儿们的表情和心情怎么样?此刻,我们的感受又如何?……这样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找到了多个思维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从众多角度中选取其一来写,行文的思路就会非常清晰,且能各抒己见,这样的作文令学生从内心感到惬意,也使教师感到满意,作文内容不再千篇一律,而且闪耀着丰富多彩的思想火花。如此反复地进行训练,学生们能在相同的题材中开拓自己独特的思维领域。在一些所谓的老题材中,也能从不同的视点思考,提炼出有独特见解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而开阔,知识面不断得到充实而变得丰富,应变能力也因此不断提高。所以,教师的“点拨”对“周记”作文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就能在“讲评”时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少而精、小而巧,就能“点”在时机上,“拨”在关键处。
        三、融入童真,分享学生忧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如果处在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教学效果通常都比较好。

经过努力,“周记”作文定会受到学生欢迎,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周记”与教师、同学甚至父母进行问题讨论、情感交流。当然,除激起学生的兴趣外,教师还要帮助树立自信心。此外,教师对待学生的“周记”要特别细心,发现某个学生在写作上有松懈心理,要立刻在评语中给他们“打气”。甚至当面交流。教师在周记的批改过程中,还要善于做到由“面”到“点”,经常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对于性格较为内向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面批。如一位学生“周记”的题目是《丰盛的午餐》,文中写丰餐如何丰盛应是重点,可他仅用一两句话一略而过。此时,我没有在批语中写“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之言,而是把他叫到面前,首先肯定优点:字写得很好,继续保持下去。然后,跟他说:“你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丰盛’二字,而你用一两句话就一带而过,实在可惜,如果能把午餐的菜肴品种及其形、味、色的特点和家人品尝之后的心情写出来,这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我说完之后,这位学生也向我谈了自己习作时的一些看法的做法,最后决心重写。这种推心置腹式的面批,最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克服学生孤独倾向,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这样,学生有什么话都愿意主动写在“周记”里,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树立学好的信心,营造出轻松上进的学习氛围。
        四、细心疏导,引领学生成长。
   “作文就是做人”这一古训历来为人们所提倡,如何教学生在作文中做人。“周记”作文为此大开方便之门。目前,孩子们从小娇生惯养,当中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常表现为孤芳自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爱劳动;学业负担重,厌学;心理脆弱,遇到的烦恼事,不敢对家长、教师吐露心迹等。久而久之,定会造成孩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样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规定太死,学生顾虑太多,不敢表露自己内心世界里的酸甜苦辣,而“周记”作文给他们一个能自由倾诉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教师要以一个“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们亲切交流,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帮他们解决心灵、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到:“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这时,妈妈叫我去买盐。我接过钱,边走边嘟囔:‘真倒霉……’”。说实在的,这段文字写得通顺连贯,表达的感情也真实可信,就文字技巧而言,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但其中流露出的思想情绪就不能令人满意了。我给他的批语是:“什么事令你觉得倒霉?想一想,是帮妈妈买盐重要,还是看电视重要?”这位同学看到批语后,在这篇“周记”的后面又补充了一段话:“妈妈平时那么劳累。为了我每天早早起来,烧早饭给我吃,帮我整理书包……可妈妈让我去买盐,我都不乐意,真是太不应该了……”。很明显,他已从批语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了。
        “周记”作文中肯定还有一些内容表达了对教师、同学甚至父母的不满,此类内容在“周记”中出现,教师不仅不能生气,而且还要一一疏导他们的思想,使师生、同学间架起相互理解、信任的桥梁。这不仅能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还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使他们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健康地成长。
        此外,在周记的正文中改正学生误用的字词,修改显而易见的病句也非常必要,这将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评语的字数不应该太短,如“努力吧”,“相信你能行”“加油”;但也不能够过于冗长,显得啰嗦、说教。当然,要真正发挥“周记”作文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民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也是学生愿意真诚诉说的前提,教师在撰写评语的过程还要注重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采用合适的策略。倘若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燕 《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河南师范大学
        2.顾志平 《心育的尝试》《常州师专学报(社科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