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风电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22期   作者:宋有楠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
        宋有楠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构配件、新的施工机具、新的施工设备的不断出现,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风电场工程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总体水平不断上升,但一些质量通病还是时有发生,其中以土建与电气类问题较为突出,约占总质量问题的70%左右,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质量通病;可行性研究;质量控制
        引言:新时期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风能作为清洁能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有效促进人类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风电行业起步比较晚,在风电项目施工以及管理中依然存在不足,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国家技术标准相对滞后,致使风电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较多。为此,文章主要针对风电工程项目施工以及管理要点进行了深入研究。
        1新能源风电工程概述
        风电工程作为一项新能源发电工程,主要通过运用一系列相关设备,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相应的转化设备将其最终转化为电能,使其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活动当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有效地满足了当前社会对电能的需求。对新能源风电工程进行施工首先需要建设相应的风力发电厂,由于风力发电适用范围较为广阔,所建设的发电厂面积也较大,这就需要分期进行相应的建设,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需要安装相应的风机,并设置与之配套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新能源风电工程,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风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电能,有效地减少了利用煤等材料发电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贯彻落实了低碳环保的观念,提高了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符合社会要求。通过风能这种清洁能源进行发电,坚持了低碳环保的原则,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陆上风电工程的质量通病
        2.1挖方边坡塌方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方边坡土方容易出现局面和大范围塌方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械整平时没有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层次有序开挖,导致坡度过大或坡脚受损,边坡不够稳定,因此出现塌方。在对存在地表水、地下水之处进行开挖时,没有采用科学高效的降水、排水方式,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之中,导致土粘度降低,坡脚位置在冲蚀作用下被掏空,受重力影响不够稳定而导致塌方。
        2.2模板接缝不严
        风机基础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模板工程模板间的接缝不够严密,存在间隙,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了漏浆、蜂窝麻面等情况,严重之处还存在大量孔洞、露筋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施工中翻样不细致,模板制作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拼装时接缝过大;木模板的安装周期过长,在干缩作用下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中,木模板没有事先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在梁与柱相交的位置,接头尺寸对应不准确,出现错位情况。
        2.3钢筋表面锈蚀
        风电场施工普遍存在缺乏对成品钢筋的保护意识,工程施工钢筋表面锈蚀严重,主要包括浮锈、陈锈与老锈三种。究其原因,主要是保管方式不当,长期受到雨、雪的侵蚀;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畅等因素影响。
        2.4混凝土露筋
        在混凝体浇筑过程中,时常发现钢混结构内部的主、副筋或箍筋等暴露在表面,未被混凝土覆盖。产生这一质量病害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者数量过少,导致钢筋下沉,与模板面相近的位置外露。结构的截面较小,且钢筋密度过大,导致石子卡在钢筋中,水泥砂浆无法充分将钢筋包裹起来,导致露筋;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形成离析,与模板相近的位置出现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混凝土漏振、踩踏钢筋,导致钢筋位移,进而露筋;木模板没有事先浇水湿润,吸水粘结过早,在拆模时棱角受损,导致露筋
        3质量通病应对措施
        3.1“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质量通病的治理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抓手,在管理上,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

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3.2做好两个“坚持”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从施工全过程人手,发现问题由现象人手,分析原因,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
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3.3全员参与工程质量通病改善
        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管理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技术人员要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4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四级验收制度,组建质量通病管理小组齐抓共管,从计划管理人手,推进工程质量通病管理常态化。树立价值思维理念,以创造价值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诊断、分析、改善、标准化”精益管理工具,发现和解决工程质量通病“病例”,对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使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得到固化,建立工程质量通病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消除浪费、创造价值的工作目标。
        3.5打造全过程陆上风电工程质量通病管理模式
        质量通病研究与应用涵盖规划、可研、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监理、试生产
等环节。简洁实用、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可以帮助风电工程建设者汲取经验教训,进行改
善不足,具有标准化、可参考、可推广的价值。
        3.6搭建“三个平台”
        (1)搭建“三个平台”。
        搭建培训平台。为实现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顺利开展,项目部组织一线员工设计交底,达到再培训的目的。
        (2)搭建宣传平台。
        利用宣传看板、简报、公司网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多方位的宣传展示质量通病,展示样板工程,实现改善质量通病的目的。
        (3)搭建交流平台。
        按期举办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开展质量通病改善亮点分享、经验交流。。
        (4)打造样板工程
        在风电大规模施工前,指定各道工序的样板工程打造计划,编制样板工艺评定卡,定期组织评审,为后续施工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新能源风电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对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有效地满足了社会用电量逐步增长的需求,贯彻落实了保护环境的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推广和支持。但就目前来讲,由于风电工程具有短、频、快且参建单位较多、教杂的的特性,新能源风电工程施工中时常会出现了一些质量通病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与质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管理,提高各级人员的重视程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质量通病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意财.海上风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8(03):205-206.
        [2]赵斌.海上风电复合筒型基础预制张拉和吊装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林小华.陆上风电安装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122-123.
        [4]张懿.陆上风电工程造价风险分析及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5]许志明.浅谈山地风力发电工程造价管控的要点[J].低碳世界,2016(06):47-48.[6]黄智军.陆上风电工程多项目决策模型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26):2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