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方向三年制高职建筑人才培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陈强
[导读]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前行的主流趋势,若想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专业人才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陈强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前行的主流趋势,若想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进程,专业人才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产业,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还不完善,相关人员需加大思考和研究力度,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综合型人才。本文就对装配式建筑方向三年制高职建筑人才培养加以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三年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量逐渐加大,为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高校需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管理,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产业,相关教育内容缺失,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制约,难以保持人才的供应。本文就对高职院校中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展开探讨,希望可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提出的新型建筑模式,为建筑行业指明了方向,解决了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化标准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先进生产工艺融为一体的建筑结构,具有环保、绿色、节能降耗的特征。
        我国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有木结构、钢筋结构、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这四种类型。在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应结合结构分类及其特点,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深化人才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掌握。在研究装配式建筑中发现,装配式建筑的出现为我国供给侧改革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助力,对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制造动力,为建筑与信息业、工业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2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意义
        我国现有的关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相关意见书中指出,我国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提升30%,到2025年则要提升50%左右,随着装配式建筑数量的增多,对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有必要加大培养力度,满足社会需求。另外,随着建筑行业的前行,市场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加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我国政策及技术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人才的供应与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很多院校并未设置该项课程,只是当成一般的建筑知识加以阐述,人才质量不过关,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为此,学校就要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以此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3装配式建筑方向人才培养的探索
        装配式建筑中涉及内容较多,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材料、结构、设备等多方面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先了解装配式建筑中涉及的学科内容,以专业群建设的方式明确培养思路和方向,优化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水平,为装配式建筑发展贡献力量。
3.1明确培养目标,了解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在开展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需要先明确培养目标,了解各岗位要求,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提高装配式建筑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在培养过程中,为确定教学目标,要求院校及专业教师对装配式建筑教学内容加以了解和掌握,明确企业对人才技能、技术和素质的要求,之后由院校组织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建专门的指导委员会,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情况及已有人才的发展情况展开调查研究,了解以往培训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训方案,优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调查研究中可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回访等形式实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找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点。在调研中了解到,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就业路径有装配式构件生产、装配式施工项目部,相关岗位为质检员、技术员、安装员和实验员。教师应结合这些内容对培养教育内容加以规划,在培训教育中不断提高人才的协调组织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项目编制、施工安装、调度、质量及安全管控等多方面作业,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3.2课程设置
        目标明确后就要开展课程的设置与优化,为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本身就较为侧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在相关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岗位要求规划专项课程,注重课程间的关联性,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增强教学效果。再者,课程设置要求符合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如在一年级课程设置中,可融合装配式混凝土概论、混凝土建筑识图、混凝土建筑材料等基础课程,让学生脑中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之后增加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专业测量、BIM技术、施工机械技术等专业性课程,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具体内容,加强学生专业能力。
3.3实践教学
        上文提到,高职院校较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帮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中,需增多实践教学次数,提高学生手动能力,做到知识与技能的高效融合。比如,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识图课程中,可增加装配式建筑工艺设计图的识读实训项目;在“施工组织”课程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编制实训项目。同时,增加综合实践,如BIM技术应用等实训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可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两种方式实现。学校需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并安排专人从旁指导,以达到技能培训的目的,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4结语
        高职院校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就应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增加实训机会,深化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了解,增强动手能力,以此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促进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李莉.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20(8).
[2]葛贝德,张建华,李晓光.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82(06).
[3]韩晶晶,黄朝威,黄中强,等.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8,(2).197-198.
[4]罗丽娜.装配式建筑视角下BIM协同型人才培养研究[J].大众科技,2018,(2).71-73.
[5]陈锡宝.高职教材如何体现产学研合作的战略使命--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专业教材编写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7,(5).90-91.
[6]张亚英,杨欢欢,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5-37,53.
[7]刘丘林,王艳群.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J].环球市场,2017,(2).64.
[8]王涯茜.装配式建筑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建材与装饰.2020,(9).118-119.
[9]甘本宇,张艺,梁静艺,等.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理论与实操培训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城镇建设,2019,(11).115-119.
[10]张亚英,杨欢欢,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35-37,53.
基金项目:2019年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教研教改项目,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JJY201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