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对萍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洛分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地质灾害的种类比较多,并且发生频率比较高,分布范围广,一旦发生会带来严重损失。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勘察、防治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相关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应用特征进行详细概述,并有效分析地质大数据的特点,合理提出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应用
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等,给人们带来重大的损失,还对人们的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些灾害的发生,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起到防治的良好效果。
1、大数据概述
1.1 大数据的概念
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海量的网络信息的作用下都可产生大数据。目前对大数据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概念,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主要是指数据具有较大容量、规模庞大。某研究机构把大数据定义为在新处理模式下才可具备优化流程能力以集适应海量信息[1]。在前些年某杂志专刊中定义“大数据”是代表认知能力的提升,运用新型技术、方法以及理论区获取、管理以及处理数据。
1.2 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容量大、速度快、种类多和价值密度低。容量大主要是指海量的数据、大型的数据集。现阶段我国已建立较多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不仅能够提供所需信息,同时海量的数据资料还能更新已有数据。速度快是指分析与处理数据信息的速度比较快[2]。新技术的运用使数据增长巨快,可实时获取数据,同时新的技术也提高了处理海量数据的速度。种类多是指数据类型多样性。在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使数据格式变得多样,数据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价值密度低指的是虽然数据比较多,但是可利用的数据比较少。利用云计算等技术,提取有用信息,通过机器算法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数据。
1.3 地质大数据的概念
地质大大数据影响着众多行业,在社会大数据中具有一定位置。在开展地质工作中侧重点在于加强数据信息的收集和获取,以构成较为完整的大数据集合。在原先地质工作的防治中,虽然可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分析产生原因,但是并没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直接获取实体数据来讲,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在后续工作中给予高度重视。
2、地质大数据的应用特点
2.1 多样性特点
对于应用地质大数据,其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作为全部信息数据,可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而实际应用功效的有效发挥能产生较多数据信息,有效规由于数据单一数据而影响后续地质灾害的防治。比如当前构成大数据的内容,所涉及到数据库比较多,而这些数据库集合在一起能够构成大数据体系,可对后续地质防控工作有具体影响与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地质大数据的构建中,必须全面了解各个不同领域的所有信息,有效发挥地质大数据的价值。
2.2 高效性特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运用大数据,其中高效性特点表现突出,这说明地质大数据在相关工作中可发挥一定作用。
正是具备较为理想的高效性,才能有效缩短工作时间,及时采取科学有效方式进行灾害处理,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减少人员伤亡。综合地质大数据高效性的特点,主要是提高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以处理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防能力。另外,还要求在信息获取方面表现较为理想,需要及时了解地质基本情况,加强各方面的监测力度,对于存在的异常问题要及时了解,这样能够实现较好的后续分析与处理,有效提高高效性的表现。
2.3 价值性特点
地质灾害中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其中核心表现还体现了价值性特点,这是由于海量信息具备突出的价值,才能有效发挥实用效果,当然并不是所有地质大数据信息都具备必要价值,而是在集合汇总之后,可表现出整体分析处理价值,具有重大意义。虽然目前地质大数据技术手段并没有非常成熟,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也并不十分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准确性的效果,但是在地质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其价值性变现越来越明显,在后期工作中可表现出更强的效果。
3、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途径
3.1 实现地质灾害有效数据的挖掘
地质灾害数据是一个结合各方面数据的集合。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在准确性、高效性等多个方面已无法满足当前地质灾害的防治需求,更别说满足未来的需求。地质大数据的数据种类复杂多样,若能有效利用大数据地质领域得相关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以及有效分析,结合地质灾害评价、预测、防治等实际要求,可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预防。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运用到数据中,利用数据方法进行有效分析,找出具备一定价值的数据,对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促进作用。
3.2 总结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地质灾害规律主要是指地质灾害发生具有一定周期性,所引发地质灾害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大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3]。地质灾害的周期性并没有规律可循,不仅仅是不同地质灾害具备不一致的周期性特点,而且同一种地质灾害所发生的的变化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只有科学研究地质灾害周期性特点,才能做到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大数据可为研究地质灾害的规律提供一定的助力,在挖掘到引发地质灾害数据信息之后,重点要对这些信息做出有效分析要整理。在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后,找到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止策略,保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3.3 推进新型地质灾害技术发展
传统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法效果并不显著,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增强数据信息的具体应用力度,在数据监测可靠性方面也得到一定提高,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比如利用微信等网络工具发布信息,在灾害来临前可及时疏散群众,减少人员伤亡,实时监控地质灾害。通过对海洋深处发生地震时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时,可能会收获到海底石油的储存量的信息。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由此可见,运用大数据技术可有效减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务十分重,随着越来越多的地质数据的产生,这些复杂多样的数据信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大数据思维方式下,对地质灾害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可挖掘的有价值信息。并且合理利用大数据,可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各方面损失,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汉龙,马彦彬,仉文岗,文海家.大数据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综述[J/OL].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张丽艳.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157-158.
[3]权树恩,陈佳秉,陈磊.地质大数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7(19):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