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影响措施及其因素

发表时间:2020/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9期   作者:刁承园1 董中青2
[导读]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
        刁承园1  董中青2
        1.身份证号码:371524198609222121  山东聊城  252000
        2.身份证号码:371524198701300540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行业需要浪费大量建筑基材及燃油等资源,较难形成循环利用。而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借助工厂进行集中生产的建筑方式,通过设计科学结构,减少钢模等材料的消耗。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来说,工厂集约化施工作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水、电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在建筑单体拆除后,装配式建筑能够重新进行组装和拼接,能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影响措施;因素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国为推动装配式的发展,陆续出台了很多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文件,如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各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文件,如201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各种配套的优惠政策等。长沙作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无论是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还是装配式建筑项目都在快速发展.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概述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是将传统的现场施工转化为工厂预制,工作重点从工程现场转移工厂,一般预制件包括地板、墙板、楼梯等,然后,将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际应用,欧洲发达国家率先尝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装配式建筑成本低,装配式建筑在全世界发展开。在发展初期,装配式建筑灵活性差、制式单一,因此,初期装配式建筑较为单调。发展至今,预制零件多样性增多,装配灵活性增加,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
        2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
        第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若出现部件不符合标准的,能够立即拆除。主要是因为车间生产的是预制部件,在拆除安装过程中不会耽误建设的进度。最主要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扬尘、废弃物等,体现了装配式建筑在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通过利用工业化优势,形成了设计、生产及施工的一体化,使技术体系更加标准,预制装配率达80%,装配高度达100米以上,而且还有利于节约资源,如施工节水60%,材料节约20%、节能20%,建筑垃圾比以往减少了80%等,促进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减少资源浪费。目前建筑行业实施良好经济效益的途径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在其行业中的效率偏低,对于建筑材料的消耗高于西方国家。在今天我国实施装配式建筑,能够提前预制建筑构件,减少废品的出现。以往在建筑行业中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大量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还不能形成材料循环应用体系。比如在某市公租房项目中其总建筑面积达14.18万m2,住宅面积达11.51万m2,分为两个标段,1标段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其面积达7.82万m2,采取装配整体式砼剪力墙结构,预制率达75%左右;2段采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面积为3.69万m2,采取现场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通过从3个方面对两种建筑技术进行可持续性差异评价,从节能、质量以及安全方面表示传统建筑施工技术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两可持续性差异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技术方式在节能、质量及安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3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
        1)构件运输距离有限。一些大型项目的预制工厂在施工现场附近,相对就不用考虑运输时间、运输成本问题。

但对于预制工厂较远情况时,其运送的费用成本很高,且又耗费大量运输时间。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大量构件时,距离问题严重影响施工效率。因此,运输构件的距离不能太远,大概在半径距离为200km以内。2)要求放线和标高测量精确。预制完成构件的尺寸大小已确定,若放线空间尺寸偏小,预制构件将放置不下;若偏大,造成连接缝偏大。在现场施工时,墙的标高要控制好,避免拼装的缝隙过大而重新施工,增加施工作业量,工作更繁琐。
        4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4.1建筑构件吊装施工技术
        首先是外墙板吊装。在外墙板吊装工作开展时,需设定合适的起吊点,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吊装处理,保证吊装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外墙板吊装到作业层上方600毫米时,工作人员需利用工具对墙板进行牵引,保证外墙板的缓慢下降。其次是外挂板吊装。外挂板吊装工作开展时,与外墙板的吊装工艺类似,在外挂板吊装后需利用斜支撑进行临时固定处理。根据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外挂板需处于一定的自由摆动状态,确保后续外挂架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当外挂板吊装到位后,则需利用专用螺栓进行固定。最后是叠合板吊装。在叠合板吊装工作开展时,需确保四个吊点同时受力,保证叠合板平稳吊装。为保证叠合板的吊装质量与安全,需在作业层上空对叠合板进行位置调整,避免叠合板受到损坏。
        4.2信息技术的应用
        1)三维模拟及检查优化。构件存储与安装。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存储放置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会影响大型机械搭建位置,还会影响构件安装效率、机械开行路线等。构件放置位置和构件朝向都对应着不同的施工方案。利用建筑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三维立体图对建筑进行模拟、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小成本。建筑信息技术可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解剖,可检查排水、供暖、电气线路是否有冲突,减少通过二维图纸检查耗费的时间。机械选择及布置。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大部分构件和材料是由大型机械直接运输,如升降机、起重机、打桩机等,机械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机械的使用费用较高,很大程度影响着经济成本。因此,机械搭建的选择及布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筑信息技术三维模拟确定合理的机械布置位置,选择机械的型号、大小、功能,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成本和时间管理选择最优方案。在大部分建筑项目中,存在机械同时工作,布置机械时需要考虑安全性,这时需要建筑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以免机械间相互碰撞等。2)材料器具寻找。由于施工现场材料的种类数目很多,所以在寻找材料器具时也没那么容易。但可以在建筑信息技术上直接找到相应的材料位置,还能知道其数量。不仅如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技术选出合理的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运费,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遗忘而未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信息技术上可以发现这些可以使用的材料再次使用,减小不必要的消费,降低成本,也方便管理。
        4.3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
        BIM用三维建筑模型代替了传统的二维工程图。在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机电和装饰的所有学科共同努力以创建BIM信息模型。在预制构件工厂的生产阶段,将BIM模型中的施工信息直接传输到生产设备,以进行精细处理。通过建立BIM模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施工周期和资源配置,实时调整资源和资金投入,优化施工周期和成本目标,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结语
        总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装配式建筑将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尽管目前装配式建筑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建造阶段和使用阶段,社会效益尚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验证,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节约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和突出。
        参考文献
        [1]张永初.装配式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7(35):211-213.
        [2]谢俊,蒋涤非,周娉.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预制率与成本研究[J].建筑结构,2018(2):33-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