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要点构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刘立华
[导读] 在如今的新课标要求下,过去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

湖南省岳阳县荣家湾镇城关中心学校   刘立华

摘要:在如今的新课标要求下,过去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因此要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使得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分析了优化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如下。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思考
        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社会需要、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开展教学,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在优化新课标的情况下,建立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以及思考要点,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改进和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及改进教师需根据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制定出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举个例子,在学习七年级“地球和地球仪”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结构以及经纬线的特点,可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关于地球的理解,教师则进行指导。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地球仪,教师便能随意“转动”地球,给学生讲解地球的形状、结构。最后还要给学生布置有趣的任务: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的座位引出怎样确定位置的方法,从而掌握经纬网定位的应用。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经纬图中写出任意的经纬点,同时能辨别两点的相对方向[1]。
        二、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为了突出新课标改进的目标以及重点,教师需转变自身的角色,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沟通,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只对知识进行讲解,要多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而且指导与点拨学生。举个例子,在学习八年级“河流”的内容时,讲到了黄河,教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情况,应该怎样治理?”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至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得黄河上游的水不用走弯路,便能流至中下游。”面对这位学生的大胆设想,教师可将问题再次抛给学生:“如果班上大部分的同学都住在其中的‘几’字形区域,那么大家同不同意这位同学提出的设想,请说出理由。”这样一来,便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三、挖掘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图像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图像,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其能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此,教师要利用图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火山与地震”的内容时,先要让学生对“六大板块示意图”的内容进行阅读,提醒他们注意板块的边界以及范围,再对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图进行阅读、观察,分析地震带与火山的位置,和前图进行对比。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火山与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教师借助教材里的地理图形来对教学进行设计,展现出教学中的重点。这样一来,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更使得学生通过相应的资料与地图,获取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非常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2]。
        四、采取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
        地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可以采取趣味十足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举个例子,在学习八年级“中国的气候”时,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城市,没有接触过农业种植,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地方气候对国内农业种植的影响,那么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季风气候的不同类型,和我国农业种植的一些视频、图片等,比如华北平原的农机操作、北方的畜牧业等等,促使学生站在气温和降水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才能从课件方面感受到地理素材的真实性、实用性。最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我国的气候分布进行一定的讨论,围绕各自的家乡来进行分析,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要对学生的课例观点进行总结、分类,最后学生能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等。这样一来,既优化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教学的总体效率。
        五、建立直观清晰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建立直观而清晰的教学情境,促使复杂而抽象的地理事物能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突破地理学科中的难点和重点。举个例子,在学习七年级“海陆的变迁”时,其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无法被学生所理解,其属于难点与重点。所以教师需要将关键部分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大陆漂移的过程,学生便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而且明白为什么南美大陆与非洲大陆动物种类相似。再举个例子,在学习七年级“地球的公转”时,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理解四季变化。所以可让学生观看动画短视频,促使他们观察到随着地球倾斜着边自转边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同时学生也能明白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展现出了知识中的关键点,而且也更加形象、生动、直观[3]。
        六、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不断对地理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实践中进行反思与探索,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适应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玉娟.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读写算,2020,(17):3.
[2]魏伟.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运用[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1):23-25.
[3]成介林. 新课标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实践指导[J]. 才智,2014,(26):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