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班主任遇上“老”问题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0年12期   作者:熊丽婷
[导读] 对于有了一定的秩序和风气的班级而言,中途接班的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对班级有自我看法的学生。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熊丽婷

摘要:对于有了一定的秩序和风气的班级而言,中途接班的班主任面对的是几十个对班级有自我看法的学生。因此,在接手新班级之初,班主任一旦没有准备充分,处境就会变得很被动。反之,准备充分,就等于掌握了主动权,即使面对再棘手的学生,班主任也会成竹在胸。
关键词:接班;班级结构;确定目标;学习习惯;家校合作
        开学初,学校安排我中途接手了605班——一个全校闻名的棘手班级。在和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该班的一些情况:班级纪律不好,学生难管,把老师气哭的事件屡次出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差;学生的时间意识薄弱,迟到现象层出不穷;学生缺乏团队意识,流动红旗从未获得……面对这样的班级,怎样才能当好“后妈”?经过深思熟虑后,我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合理结构,没有闲人
        班级的组织结构至关重要,如果组织结构毫无章法,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班级的事物全靠班主任和少数骨干(班干部和课代表)完成,班级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不参与,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很多人无视团队,万事置之度外,缺乏合作意识。
        改变这种状况,单靠说教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让那部分学生有序地动起来,只有让班内每个学生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关联,才能提高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将班级的绝大多数的任务派送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并对分配给自己的工作负责。将负责人和任务等情况列一张表(下图),贴在教室前面的公告栏里,方便学生查询,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不要忘了自己的责任。此外,任务的分配不再由班主任指定,而是学生自行选择。
       

        其次,班主任的主作中心就从自己做事转变成以“指导学生做事”为主,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任务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并且全方面地参与班级管理。
        再次,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好或不好,班主任都应该及时反馈并鼓励。对于倡导学生“乐于奉献”的教育观念,我更提倡“付出—回报”的相对平衡的教育观念,我认为这是一种较为公平的评价方式。坚持“多劳多得”和“付出有回报”的基本原则,而“得”既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而且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鼓励,例如“好评”即是一种“得”。
        二、抓住重点,适时出手
        首先,召开班干部与组长会议。在会上,对于他们的努力,我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感谢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当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要给出建议。
        其次,及时召开班会。分析现状、商议利弊、制定班规。此外,除了既定的班干部岗位,增添各科副课代表以及文学背书组长等职位,推及全班学生,各自选择,明确自身职责和评价方式。
        再次,收服“刺头”学生。绝大多数“刺头”学生无非就是渴望他人关注,渴望被他人重视。于是我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根据他们所长帮助班级管理,让他们在做事过程中体会管理的难处,并从中有所获。
        三、确定目标,习惯养成
        以班内最爱说闲话的学生为例。在与他沟通过程中发现他非本意说闲话,也多次下决心改正,可是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来我观察了他一段时间,终于发现问题所在。早读期间,我发现其他同学都很认真记背内容,只有他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就此我意识到他说话的原因就是没有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的时候无所事事。”他的说闲话就是因为没有目标。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班级的管理不仅仅是面对班内的学生,还有比学生多两倍人数的家长,所以给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因此,在加入班级微信群当天,我就在微信群发了以下信息:
        

        我的做法是为了表明我想带好这个班的决心,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也是为了让他们意识到家长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我的友好短信赢得了大多数家长的回应,以下选取些许回复:
       

        家长给予的反馈让我初步了解到家长对我的期待和态度,对于没有回复的家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提高警惕。在一一回复了家长后,我就制订一个与家长联系的具体计划,采取电话或微信联系、约见家长以及家访等方式及时向家长们反馈孩子们的近期表现,以及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倾听家长们的建议,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605班这个问题班级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纪律变好了,学习成绩进步了,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期结束,我们班赢得了“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
        众所周知,陌生的环境会给人以不适应感,而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人的心理、行为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中途接班对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考验,因此,班主任应该把学生出现不适应情况视为正常现象,在面对接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不抱怨学、不指责,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从各方面找寻原因以及解决方式,坚信师生都会很快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史赢利,《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40期
2.潘健,《小学班主任专题研究》,2009-10-01
3.邵建玉,《辅导员中旬刊(学法指导)》,2017年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