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慧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摘要】在高等学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教育的特殊性入手,围绕职业生涯主题,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创新;实践
前言
如何理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及时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实效的就业创业教育,这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共同关注与探索的课题。据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学前教育专业是女性集中的群体,她们的就业创业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有鉴于此,全社会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加上全球经济逐渐下滑,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又缺乏创业意识、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毕业生不具备创业意识,而是选择了“求职者”的就业身份。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同样也不例外。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还是选择直接就业,创业比例极小,且多为低端就业,然后跳槽转行频繁。
为了减缓就业压力,高校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施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有助于发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能,激发其专业学习的动力和了解社会的兴趣,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指导作用。
二、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一)职业价值认知偏颇
表现在幼儿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不高、离职率髙、流动性大等负面的影响,职业的认同感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不足,既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
(二)就业创业的意识淡薄
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认知不够,也没有做好必要的就业创业的思想准备,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对如何就业创业迷茫。另外,部分家长对其子女期望值过高,这也导致大学生择业自主性的缺失。
(三)就业创业自我设限过多
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择业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注重薪金收入、劳动强度、福利待遇、地域特色等物化的东西,对自我价值和自身的优势评估偏差。过于看着职业的稳定性,对于挑战性的行业以及自主创业考虑不到位。部分学生仍然执着于专业对口,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局限性。
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亟须转变就业观念。事实上,观念转变必然拓宽就业渠道。例如,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空间。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三、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机制
当前,就业创业的机制尚未健全。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定位清晰,即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毕业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
但是,其弊端也凸显出来,表现在:
(一)无法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综合素养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承担着幼儿教育的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是职业化的,“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除了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外,还应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的软肋。
(二)无法应对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
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鼓励支持髙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还没有做好思想和实际行动上的准备。
(三)部分大学生创业自信不够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性别的局限等,对自主创业不感兴趣。虽然髙校和社会都鼓励大学生排除万难,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无法体验创业的成功快乐,无法通过制订规划和合理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设置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一)分年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
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职业生涯基本知识,配备职业生涯发展导师或辅导员,设定职业规划路线,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大二、大三年级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要着重个性化辅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与创业。
(二)针对性开设选修课程
依据市场需求和个性需要,积极做好性别差别教育。可开设礼仪、心灵鸡汤等类的课程,同时,开设户外内容和社团活动的课程。例如新增“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培养"“女子形体礼仪”等选修课程。只有不断强化女大学生的参与竞争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为其在未来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帮助,才能更加彰显女性的就业创业优势。
五、练就就业创业能力
(一)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
注重加大见习和实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严格实习管理,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改变实习方式,釆取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方式,同时完善见习实习内容,参加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组织开展幼儿各项活动。
(二)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如果能够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则能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不断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报纸、校刊、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工具,通过网络、微信、QQ群等网络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塑造榜样,以点带面,使创新创业理念为学生所接受。树立勇于创业、创业成功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组织创业论坛、校友成功创业报告等活动,形成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三)改革实习模式与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改革学前教育学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与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增加见习实习时间,最好每一个学期都有见习实习;扩大见习实习场所,不仅有成熟的城市公办示范园,也应该有不成熟的、农村的、民办园;丰富见习实习内容,不仅见习教育教学活动,最好能够对招生、行政管理、生活管理、资金运转、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也有所了解。让见习实习基地同时也是创业实践基地。
六、总结
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研究者要着眼于广义的创业教育观,从创业意识、创业氛围、创业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分层次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以此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传瑛,SueSaltmarsh.高职高专学前创业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 (4):108-112.
[2]张冬梅,张晓梅,李锋.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1):158-160.
[3]张素香.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