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9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翟彬 陈反连
[导读]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而快捷
        翟彬 陈反连
        山西省岚县普明镇普明中心学校  033500
        摘要: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阅读而快捷、准确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有了主题的引领,便于学生快速寻找文脉,进入文本阅读;开展主题阅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学生通过一篇文本的阅读,而进入同主题的更多的文本阅读,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会主动总结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探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文章研究在农村小学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引言
        主题是阅读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下,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与阅读内容有效融合,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发散想象力增强。学生在主题阅读下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主题阅读教学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分析主题阅读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预习课文,寻找主题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多,通常情况下,并不是他们不能掌握阅读的正确方法,而是难以理解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拿比喻来说,明喻较为简单,而对于暗喻,小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在引导的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教师应留出一些时间,让小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对文章大体上有个了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跟上教师的引导步伐,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陶金鸿的《秋天的雨》,大量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秋雨的美,遣词造句十分优美,小学生在沉浸在美的享受的同时,这些句子也较难理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文的难度,小学生在感悟主题思想时会有一些吃力,这时,教师可以在小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小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理解作者用秋雨来衬托秋天之美的中心思想。
        2精选主题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以小学生为对象展开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只有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够带领学生高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据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需要基于学生兴趣、需求等精心选择阅读主题内容,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参与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以益于他们迅速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在选取阅读主题时,教师需要注意适当听取学生的主观意见,选取他们感兴趣且与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符合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讲,不同类型的教学主题与相应的阅读教学重点内容是相对应的。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灵活有序的安排教学组织的程序,通过提高教学主题的适宜性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一课时,学生通常都会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被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所感染,从而对这样的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将“礼贤下士”主题提炼出来,要求学生在此主题下展开广泛阅读活动,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参与热情。此外,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所见和实际感受,而带来学生以“春天的风景”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广泛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对阅读对象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在积极阅读活动中迅速提升自己的相关能力。
        3将小组合作与主题阅读有效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小组合作与主题阅读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习能力划分不同层级,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各抒己见。
        以人教版新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学习《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精卫是谁”“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精卫是怎样填海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课上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扩展延伸,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4归纳中心,深入理解
        小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摸不着头脑,感受不到阅读的魅力,会打击阅读积极性,不利于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小学高年级所使用的教材出发,带领小学生重点学习和理解一些经典文章,讲授一些阅读方法,并提出一些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进一步地掌握一些好的阅读方法。一般情况下,总分总、总分等方法都可以帮助小学生准确地划分出文章的重点,帮助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林海音女士的散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作者窃读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热爱的主题思想。但是小学生在理解起来的时候,刚开始可能会有些迷茫,只能看到表面不能体会到窃读背后蕴含的内容,这时,教师就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身处地地感悟林海音当时的内心情感,这有利于小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方便他们迅速地把握主题思想。爱国、诚信、歌颂友情、讴歌亲情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主题,教师可以对主题进行归纳,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结语
        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在通过阅读而快捷、准确地捕捉到文章的主题,有了主题的引领,便于学生快速寻找文脉,进入文本阅读;开展主题阅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数量,学生通过一篇文本的阅读,而进入同主题的更多的文本的阅读,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会主动总结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探索,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开展主题阅读,需要精心组选阅读文本,以明确目标;需要创设主题阅读氛围,以激发热情;需要积极进行知识的迁移,以深化主题。
        参考文献
        [1]李振成.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方法之拙见[J].西部素质教育,2018(46)
        [2]孙玉霞.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7(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