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姜竣淇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业亦是如此。
        姜竣淇
        身份证号:3706831986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建筑业亦是如此。从建筑的设计看,越来越新颖独特,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建筑的主体功能向综合性转变,形成了功能更加齐全的建筑群落。在各类建筑不断出现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建筑的技术问题,只有通过良好的技术支撑,才能建设出高品质的建筑项目。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会用到各种技术,其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一般的建筑项目中均会有着普遍的使用,为建筑的安全稳定提供良好保障。通过技术实施,能够对建筑地基实现合理稳固,起到支撑和阻挡作用,整体效果非常明显。建筑深基坑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上层建筑物的结构与体量,全面扩展地下结构,通过工程施工逐渐加大基坑深度,为上层建设打牢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城市施工空间狭小,开挖范围有限,周边环境复杂,地下市政管线密布,基坑开挖深度普遍较深,一旦失稳破坏将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引发巨大的社会不良影响,因此如何选择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的支护结构形式,既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又能够保护周边环境,已成为城市复杂环境中的深大基坑工程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征
        首先是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有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地及其周围的地址、水文条件等进行勘测,确认其地质条件等是否会对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建筑工程通常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填土中多含有碎石、石块等杂物,部分地区由于土壤性质的不同或受到天气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许多黏土,不仅会对施工地的地质条件产生影响,还会提高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空隙的概率,不利于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施。在此之前,若相关人员勘测工作不到位,未对地质条件的勘测引起足够的重视,则会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是施工质量及安全风险因素有待改善。不同建筑工程的建筑需求不同,所需要使用的支护技术也会存有一定差别,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支护技术的使用条件、应用类型等有详细的了解。截止到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人员对于上述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方面所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也有所欠缺。这样一来,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保护作用难以实现,其质量和安全程度也并不理想,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地形条件不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极为特殊或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的情况,此时深基坑支护施工条件将更加复杂,所隐含的安全隐患也会增多。就城市地形而言,虽然出现复杂地形的情况较少,但地下铺设的管线较多,同样会增加安全风险。
        2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2.1双排桩施工技术
        1)桩位确定:由于锚杆施工需通过前后两排护坡桩桩间,如前后排护坡桩桩位偏差较大,锚杆施工将很困难。桩位放线时,应严格按设计位置放定前后排桩位,精确定位、反复校核,保证桩点的准确性。2)成桩施工:成桩时应注意控制桩身垂直度,前后排桩均应跳桩施工,避免桩孔互相影响。钢筋笼应居中安置,混凝土浇灌时注意控制混凝土质量及浇筑的连续性,避免桩身出现质量问题。3)安全管理要求:每班作业前打开孔盖,进行气体检测,通风后方可下孔作业;深度超过4m时,要进行强制通风。孔内有人作业时孔口要有人监护,随时与孔内人员保持联系。施工前检查所用工具、设备,确认完好后,再下井施工。锚杆施工重点:1)杆体加工要求。

钢绞线加工时应保持表面清洁,无污物,杆体制作应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进行,杆体应保持顺直,不得发生明显变形。杆体自由段钢绞线套20塑料软管,两端用铅丝扎紧、胶布密封。杆体加工完毕后将注浆管沿支架中心孔插入至杆体端部。2)成孔质量要求。锚杆孔位、孔径、成孔角度等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3)注浆要求。锚杆采用孔底压力注浆法,浆液通过注浆管从孔底注入,返出孔口后开始起拔注浆管,第一次注浆完成后继续保持2次~3次补浆,保持孔内浆液饱满。
        2.2强化施工质量
        首先要加强管理者的监管意识,从管理层加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中严格依照设计方案执行,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前,需要充分做足准备,施工人员需要详细阅览图纸,并熟悉施工流程,依照地质资料、施工环境、图纸等科学、合理规划施工进程,确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顺利完成。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明确目标、了解任务,摆放好锚杆位置,型号、数量、长度设计合理,适当增加放坡系数、扩张钢筋范围等,保证对工程的审核。坚持深基坑支护、建筑工程开挖分段、分层进行。将设计方案、土方具体开挖方法、开挖顺序等有效结合,依照相关原则,避免出现违规开挖的情况,影响工程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质量。
        2.3土层锚杆
        土层锚杆施工技术也是使用较广泛的技术,为了提高施工效果,则需要掌握好相关的技术,一般要施工技术人员采用锚杆钻机对现场进行施工,通过测量保证位置的精准度,在合理位置放置钻机,通过直接钻孔的方式,对地下进行灌注泥浆,起到支护作用。最后,再对重点区域进行补浆及锁定,保证整体稳定性,有效为施工周边提供稳定的支护,确保了基础的安全。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需要把握好成熟的技术,一般来说,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如下几项作业:一是对现场进行了解,提前进入施工的区域,对施工场地做好精准的测量,保证相关钻孔位合理,通过科学的分析与判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确保符合规范的同时,对锚杆深度和标高数据做好技术性调整;二是锚杆应用要科学得当,对锚杆外表面进行检查,不能有杂物,影响进入速度,同时,还需要对应用功能做好合理检查,这样,才能在进行钻孔操作中,保证顺利施工。三是做好孔洞监测,边施工边测量,保证钻孔深度符合施工规范整体要求
        结语
        总之,基坑监测是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设定监测预警值,能够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当监测预警值发生连续跳动时,则表示基坑沉降、变形等加剧,此时需要施工人员停止施工,监测人员反复核测后发现施工问题,继而优化施工方案。由此可见,基坑监测能够识别环境、施工等对基坑支护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保证施工进度的作用。各工程基坑监测的内容有所差别,监测方式即监测相关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选择监测指标。在基坑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分阶段收集监测数据,并准确记录,同时需要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识别安全风险。同时,适当调整监测频率。当基坑开挖超过2米后,需要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测,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此外,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及施工技术难度设置监测基准点,增加初始值的监测次数,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深基坑支护技术包括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技术、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以及深层搅拌桩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施工数据,控制施工噪声,结合施工周边的环境和整体结构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江杰,肖萌,刘智勇,等.复杂环境下多种支护结构并存的深基坑监测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269-278.
        [2]方林,张波,韦欣欣,等.基坑施工对周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影响的实测分析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4,30(4):162-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