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专业名词“峰面雨”辨析

发表时间:2020/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3期   作者:胡明利1 赵新生2 陶利芳3
[导读] 摘要:水文学上把降雨成因作为降雨分类的依据,以便与径流形成、洪峰洪量相联系。
        1.河南黄河河务局焦作供水处  454971;2.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450004;3.焦作黄河河务局武陟第一黄河河务局  454950
        摘要:水文学上把降雨成因作为降雨分类的依据,以便与径流形成、洪峰洪量相联系。“锋面雨”是按气流上升冷却原因划分的降雨类型之一。有书籍写成“峰面雨”,近年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专业期刊文章,也使用了“峰面雨”一词。从现代汉语、专业术语、科学词汇等进行了辨析,结论为:“峰面雨”是错误词语。
        关键词:峰面雨;锋面雨;水文;名词
        1 问题的提出
        《工程水文学》《自然地理学》《陆地水文学》等教科书[1][2][3][4],将降雨类型定义为“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见表1。一些大型专业工具书对降雨类型概念作为专业词汇,如《新华词典》[5]注解了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
        “锋面雨”即是按成因划分的降雨类型之一。有书刊包括教材上,对降雨类型讲解为“峰面雨”[6],还有近年来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里,以及专业期刊文章中,也使用了“峰面雨”一词[7][8][9][10]。作为专业术语,“峰面雨”与“锋面雨”,如何规范使用,笔者从多方面作了辨析。
        表1 降雨类型定义
        2 降雨研究与分类
        在我国,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在水文学和水资源的研究与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降水的分析与计算。由气象学关于降水形成的物理机制可知,气流上升产生动力冷却而凝结,是形成降水的先决条件,而水汽含量的大小及动力冷却程度,则决定着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大小。根据气流上升冷却的原因,把降雨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表1)。
        3 “锋面雨”与“峰面雨”讨论
        3.1 “锋面雨”的使用
        《气象学名词俄英中对照试用本》(1958)、《英汉气象学词汇》(1965)、《英汉自然地理学词汇》(1976)、《现代地理学辞典》(1990)、《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2007)、《现代地理科学词典》(2009)、《西汉现代科学技术词典》(2013)等文献中都定义了“锋面学”。
        我国对“锋面雨”的讲解,正式出版发行的专业书籍中,较早期的有,天气预告学(商务印书馆,1943),中国气候总论(正中书局,1947),农业气候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54),排水工程(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普通气象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61)等。
        讲述“锋面雨”的教科书有,《工程水文学》(水利出版社,1981),《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工程水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等不同学科的教材。
        3.2 “峰面雨”的使用
        文献[6]《水资源管理》为开放大学教材,描述了“峰面雨”。以2014年第3版为例,P13-14内容为:
        “按照成因,降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峰面雨在一定范围内(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温度、湿度、气压等性质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称为气团。按照热力性质,气团可以分为热气团和冷气团。当温度、湿度、气压截然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接触区域形成气象要素不断连续变化的交接面,称为峰面,峰面雨地面的交线称为峰线。习惯上,峰面和峰线又统称为峰。峰是能量集中的地带,空气运动也特别活跃。在峰区,常会出现空气的强烈上升运动,并形成云雨天气,且可能伴有大风、降温、暴雨等剧烈的天气现象。……我国南北方冬季和西北及华北地区夏季的降雨,多属于冷锋雨。”
        文献[11]《地学基础》(2008)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锋面雨”和“峰面雨”混用,讲解为: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温随之下降,进而形成云雾;若水汽充沛,便可形成锋面雨(frontalrain)。锋面雨形成过程包括……由于空气块的水平范围很广,上升速度缓慢,所以峰面雨一般具有雨区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温带地区峰面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里,上下文讲解同一天气现象,分别使用了“锋面雨”和“峰面雨”。事实上,二者是不通用的。
        从上文看到,文献[6]和[11]对“峰”的描述,与其它文献的“锋”,是同一天气现象。
        3.3“峰面雨”是错误的名词
        从前面两节列举的文献使用“锋面雨”和“峰面雨”的情况,可以看出,讲述的都是天气的“降雨”现象。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两个字“锋”和“峰”上,也就是哪一个字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特定场合是“不适当”的。
        3.3.1 “锋”的由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建立了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网,发现了气旋波,气象学家皮叶克尼斯(Bjierknes)总结了大量天气变化现象,提出了锋面和气旋的立体模型,创立了极锋学说。“Front”一词开始在气象学界应用。极锋学说,后来称为“锋面学说”。
        我国气象学界所使用的气象名词“锋”,来源于“Front”一词。在1930年到1937年,我国气象学界,一般都把“Front”译为“面”。将“Front”中译为“锋”,是1938年我国《气象杂志》十四卷第二期么枕生的译文《锋与界面之理论与经验》一文。基于该译文,我国气象学界自1938年后,将“Front”一词不约而同地统一译为“锋”而不再译为“面”了。
        3.3.2 “锋”与“峰”的释义
        200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六版)》,“锋”的释义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后的狭窄过渡区域。”而“峰”的释义是“○1山的尖顶。○2形状像山峰的事物。○3指领导人。”《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是同样的解释。
        相关资料显示,有“峰”和“面”两字组成的词语只有“峰面积”,是一个仪器(色谱)分析专业术语[12],与天气现象或水文专业无关。
        4 结语
        作为描述天气现象的专业术语,“峰面雨”是错误的名词,正确的水文名词为“锋面雨”。
        “峰面雨”的存在,不只是一个常规的错别字,而是一个学科基础知识的释义之误。专业名词涉及教材、专业期刊、学术论文等,如何整改,怎样解决,应引起足够重视,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1]袁作新主编.工程水文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39-41.
        [2]曹欣荣主编.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1-12.
        [3]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6-120.
        [4]邓先俊主编.陆地水文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47-48.
        [5]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03,239,286,972.
        [6]张立中.水资源管理(3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13-14.
        [7]庞立新.降雨空间变异性及其径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
        [8]赵喜富.基于“三条红线”的滨海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山东大学2015.
        [9]李怀恩等.延河流域雨洪特性及洪水预报[J].水文,2005(5):35-39.
        [10]城市防洪减灾综合治理分析与实践.人民珠江珠,2014(1):105-108
        [11]姬亚芹.地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周激,吴跃焕主编.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部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