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湘
惠东县黄埠盐洲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355
摘要: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教育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分析中学数学教育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其次从基本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提升教学效率,思维意识拓展的层面,浅析教育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融合,为今后初中数学教学发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数学;整合必要性
引言
作为基础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课程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数学课程不断进行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把一切有利于教学发展的因素纳入到教学之中,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为当前的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优势明显,有着很强的先进性体现。不断地基于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多媒体在教学中引入,是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利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是今后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观是教学发展的指南,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认识到要不断丰富教学,拓展教学,对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养进行培养十分关键,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引导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而将信息技术不断地在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地丰富教学,促进学生开展的多维度的思维。多媒体资源往往包含着众多的媒体信息,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比传统模式下依靠书本、黑板、口头结合的方法优势明显。可见不打断地将多媒体多数学教学整合是理念发展与实践开展层面的需要。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表现,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数学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分析
以上对信息技术多媒体与教学整合的必要性的分析,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实践教学层面,还是从学生发展、数学课程特点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必要性。根据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战略分析[3]。
(一)基本教学开展
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进行整合,首要的开展层面就是在基本的教学开展中应用,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开展。首先,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在总体层面上应当引入大量的多媒体资源。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视频、动画、图像、音乐等媒体要素的引入,使得数学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开展,完成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第二,在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中,应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地对于学生进行引导,利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降低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例如,在几何教学内容,老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建筑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构成,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中认识到直线、射线、线段、圆等在现实中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老师应当定期地整合教学知识要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促进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例如,制作成一段视频,或者几张图片,让学生对于阶段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的来说,多媒体在基本教学内容中开展,实现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在于全面应用媒体资源,利用媒体资源开展具体知识点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与集成性,促进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内容。在基本教学内容中引入多媒体,能够促进教学新模式的开展,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二)教学活动实施
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为了全面促进教学发展,不断地将其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在教学活动中整合信息技术多媒体,对于教学发展的作用同样十分明显。首先,基于教学内容,定期开展重点的专题教学,即利用多媒体技术,集中进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转变认识,便于今后教学的开展。例如,在一次函数的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函数的认识不是很深刻,对于因变量、自变量的理解不到位,因此重点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十分关键。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案例,让学生能够动态地理解对行驶距离和耗油量之间的关系。再如,让学生观看视频,在兴趣中了解路程与时间关系,然后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形象地掌握函数的概念。第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应开展相应的研习式教学活动,即定期组织学生讨论重点习题,老师可以制作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学生能够基于视频对于知识点进行了解,然后进行讨论。学生进行思考之后,在课下完成视频制作,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集中进行视频展示,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表达能力,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样关键。总的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丰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
(三)提升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整合,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十分关键的。首先,多媒体教学利用电子教学、视频,动画、图像等多媒体。
教师可采用疑问的导入方式,思考由疑问开始。教师运用疑问的情境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疑问式情境导入要设置新颖的问题,围绕教学重点,要注意避免问题脱离教材,从而偏离学习目标。问题难度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复杂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四)采用随机导入方式
采用随机性的导学会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课堂教学中一些情境是随机发生的。随机导学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举动保持灵敏的反应。充分挖掘随机情境的导学资源。
(五)采用游戏情境导入方式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需要具有一定严肃性,但是如果课堂教学氛围过于严肃,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疲倦情绪,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如能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小游戏,营造一种相对轻松的教学气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合作,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动画的引导层,这个引导层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层,就会导致动画不能移动,也就是说,要能够为动画设置相应的移动路径和路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Flash动画的引导层作用,老师可以在教室里玩一个小游戏,让一名学生按照老师安排的路线走,一名学生和一名学生走,对比两名学生达到预定的终点时间和他们的动作状态,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既定的路线的意义,也能使学生明白轨迹对运动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引导层作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受到普遍关注。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教学的重点。信息化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没有被列入中考的范围,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化课程的关注。很难专心上课。要优化教学导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中学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当前,这门课程还没有列入中考的范围,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兴趣。资讯技术课教师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引导情境,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结论
总之,在初中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丰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情境导入的应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8,(01):138.
[2]张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导入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122.
[3]李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创设情境导入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