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华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21)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新的提升:在当前社会下,社会大众更加关注的是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并非是传统教学活动中老师“一言堂”教学现象的存在。所以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构建友好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教学研究。
关键字:初中数学;师生互动;积极价值;创新举措
引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维护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威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都较强硬、灌输。这样落后的教学方式加剧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这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互动型教学方式发展的重要价值
1、互动性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对当今时代的发展而言,是固化且单一的。而且师生之间的关系严肃紧张,数学课堂学习的氛围也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但是互助性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在课堂上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隔阂的消除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和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相比,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是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融入教学互动环节,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新奇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互动性教学方式能够打造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因为师生之间关系十分紧张,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也固化僵硬。对学生来讲,由于对老师的畏惧,所以其在课堂上不敢随意地发表看法和见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保持沉默。而对于教师来讲,学生没有提出相关的疑问,就代表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所以数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无效的。这沉默且无效的沟通,给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了麻烦。但是互助型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转变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能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老师、对待数学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有疑问、亦或是有独特的见解时,也会敢于发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数学学习氛围是开放的、包容的、平等的。这样的数学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互动型教学方式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阻碍
1、从教师层面来讲
从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活动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互动意识比较淡薄。因为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深入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环节,基本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率,学生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所以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数学教育工作者往往下意识地忽略互动环节的设计。
2、从学生层面来讲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有效融入互动性的教学环节,那么学生必须要具备相关的质疑精神。在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时,学生要敢于发言。但是因为受传统数学教学课堂氛围、数学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数学课堂上紧跟着数学老师的教学思维。其认为,开展数学活动室,自己只需要做好笔记,然后背诵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即可。这对数学的刻板印象,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没有办法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探究意识和质疑精神。
三、促进互动型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发展的战略举措
1、从营造数学学习课堂氛围入手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必须要具备一个可以互动的学习氛围。所以,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课堂氛围进行有效的营造。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课堂上要注意自身形象的维护。不要给学生留下刻板、严肃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惧怕的心理。其应该要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止出发,从细节处体现自身的涵养和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这样能够有效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关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也会积极提出相关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要多一点鼓励,而非批评或指责。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时,学生回答得不理想,教师不要气急败坏,要按耐住自己的脾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然后再引导学生从一定的解题角度出发,让学生从该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解答出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2、教师从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入手
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讲,其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谨记自身的职责:其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活动,而并非是对数学活动进行大包大揽。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中心、引导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设计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弱化数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存在感,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感;同时在设计数学活动和数学环节时,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互动交流的意识,想办法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采取积极举措,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以北师大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位置与坐标》为例,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开展相关数学互动学习活动。即,将课堂学习的主权完全交予学生,自己在一旁进行引导。首先,教师在设置相关的教学计划时,可以依据教材要求,设置几个与位置、坐标有关的数学问题。在开始数学活动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提问。然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探讨这些问题。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统一的答疑解惑。这样既有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学生从培养自身数学学习习惯入手
要想促进互动型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因为教学活动必须要双方共同的参与,只有老师积极进行互动是行不通的,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所以在日常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让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其次,数学学生自身也要具备较强的质疑精神、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在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时,起要大胆提出自身的质疑,并且针对这些质疑,能够有效激发自身的数学思维,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
结束语:以上就是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教学举措的设想。总而言之,在笔者看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所以数学教育工作是要采取的数学教学方式必须要与时代相符。师生互动教学举措就是符合时代发展理念、符合先进教学理念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其价值,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积极的战略举措,去促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克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评《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
[2]杭方华.莫斯顿互惠分组教学模式对提初中学生学习互动能力效果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