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慧
浙江中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台州市 317300
摘 要:混凝土本身存在一些差异,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混凝土成型后,随着时间或季节温度的变化,容易产生很多空隙或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和耐久性。针对目前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裂缝的问题,对裂缝处理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并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工程质量;裂缝处理
1工业和民用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类型
1.1干湿裂缝
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裂缝是湿裂缝和干裂缝。干湿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程中施工材料拌和时以水为载体,导致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产生大量的水。空气在内外流动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导致外部水分快速散发,内部水分无效挥发。外面和里面的湿度和温度差别很大,里面没有向外的张力。当应力差达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极限时,就会出现干湿裂缝。因为混凝土机构施工后,后期养护工作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外部与流动空气接触,水分迅速发展。而混凝土结构内部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水分停留时间长,蒸发慢。混凝土结构后期养护不足,也会加剧干湿裂缝的发生。
1.2深层裂缝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第一步是在施工场地所在区域进行地基勘探,掌握地基的条件、强度和性质,了解施工地质的土层结构。后期应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和改善,达到施工标准。对于软土地基,由于其自身强度和强度不能满足施工,需要采取灌浆措施来加强地基强度。但施工结束后,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容易发生变化和凹陷,产生较深的裂缝。如果建筑在设计阶段不科学,桩基工程和底层结构不及时处理,底部支撑会有缺陷,或者模板不稳定,也会出现深裂缝。这些裂缝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倾斜,直接造成严重事故。要防止深层裂缝,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基础工作要提前部署。
1.3化学裂纹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制作和使用,这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如果施工人员在实施阶段疏忽大意,各种建筑材料的配比就会出现误差,从而引起混凝土化学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如果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会破坏混凝土的稳定性,容易引起一系列化学反应,对混凝土结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增加施工中出现裂缝的概率。鉴于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施工人员缺乏施工经验,操作中容易出错,无形中增加了混凝土结构出现化学裂缝的风险。
2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2.1混凝土养护工作未完成到位
在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养护。如果不及时养护,内外收缩结构不同,内收缩程度小于外收缩程度,产生作用力,从而形成干缩裂缝现象[1]。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由于混凝土散热性差,在使用混凝土结构的市民施工中,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受热时,混凝土会膨胀,热降后收缩。民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大部分以水泥为主,钢筋为辅。当内外热量严重减少时,裂缝会逐渐扩大,这将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检测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时,应特别注意环境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的影响。
2.2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干扰。实践表明,当外部温度处于很低的状态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相差很大,加剧了墙体裂缝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少工程的使用时间[3]。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度变化较大,加剧了墙体裂缝的概率,制约了工程质量的提高。此外,由于温度的影响,民用建筑工程地下室的裂缝宽度会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夏天温度越高,裂缝越窄;冬天,温度越低,裂缝越宽[4]。
2.3混凝土收缩
在本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主要材料是水泥,由砂石混凝土和骨料混合,然后浇筑成型。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材料因水分蒸发而受压,导致混凝土结构收缩,干燥收缩时内部张力过大,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不利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实际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越大,水泥的强度也越高;骨料少,外部环境温度相对较高,表面失水严重等。也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这将加重地下室出现裂缝的概率[5]。
3裂缝处理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3.1灌浆接缝修补处理
针对地下室墙体出现的裂缝,可以采用灌浆的方法对墙面的裂缝进行修补。对于比较小的裂缝,可以先清理墙面,避免灰尘等杂物影响修补效果。裂缝清理后,需要清理混凝土粉层。清洁工作完成后,需要使用化学品稀释液体。对于较宽的裂缝,需要使用工具将裂缝打磨成固定的形状。成型完成后,需要再次清理混凝土粉尘层。
所有工作完成后,要用酒精擦洗裂缝周围,擦洗后始终保持干燥。小于0.15mm的裂缝可用固定比例的水泥砂浆抹平养护。对于≥0.15mm ~ 0.3mm的裂缝,应采用化学灌浆进行修补。
3.2采取科学措施养护混凝土
影响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混凝土浇筑没有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浇筑标准进行。浇筑前,应根据不同需要准备不同类型混凝土的混凝土试件,便于土建工程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监测。混凝土浇筑时,必须使用工具充分振捣,使混凝土材料更好地发挥其材料性能。另外,振动时,受力必须均匀,不得有遗漏,振动过程中不得有停顿。如果真的要暂停,只能在混凝土完成初凝时暂停。混凝土干燥时,洒水保持湿度和水分,以免因干燥裂缝而产生裂缝。降低温度的影响,增强土木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浇筑后,混凝土应定期及时养护[6]。
3.3提高结构稳定性
计算混凝土结构的应力需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时间,温度等。如果在冬季施工,应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温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温度变化很大,浇筑天数继续增加,混凝土内部温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不同时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浇筑完成后不同时间混凝土温度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温差确定收缩等相关数据,统筹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配筋率,计算混凝土结构的合理尺寸。
3.4严格控制比例
在饰面施工工程中处理裂缝时,应合理使用混凝土的用量,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应注意砂等材料的用量,以保证混凝土能真正发挥作用,减少裂缝,使混凝土满足实际施工需要。配制混凝土时,应使用强度相对较低、活性较差的水泥,并在其中填充还原剂,注意混凝土的干缩,要求严格。另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分析水泥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当水泥的化学反应过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泥的化学反应。同时,在搅拌混凝土时,应选择合理的比例进行搅拌。
3.5混凝土浇筑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除了加强温度应力控制和抗裂控制技术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基础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在实际土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基础对混凝土的约束力。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设置滑动层来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混凝土的外部约束力。此外,要严格控制基础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约束力,控制温度应力,确保温度应力始终在规定范围内,以进一步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与民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裂缝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为了正确处理裂缝,减少裂缝的影响,应采用合理的裂缝处理技术来处理裂缝,从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东,李雪琴,张子玉.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 江西建材,2018(1):63+65.
[2]郭宁,陈兆宇.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智能城市,2018(5):117~118.
[3]刘晨晨,张子涵,张晓丽.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 建材与装饰,2018(28):25~35.
[4]赵振海,张雨涵.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1):134~135.
[5]张伟,李雨涵.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居舍,2018(3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