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盼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45
摘要:本文首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具体应用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措施分析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1.1外观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工作人员要对建筑外观是否存在裂缝和破损情况进行检查,结合不同的检查情况进行检测记录,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后期施工修补计划的制定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②在外观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对建筑主体结构实际尺寸与结构图纸进行比较,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③检测人员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材料、施工安装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满足实际的建筑工程设计标准。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安装质量对于整体的建筑结构影响较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工程实际,提高设备检查的重视程度。
1.2仪器检测方法
仪器检测方法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仪器检测方法主要对建筑结构进行补充检测,从而帮助人员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掌握程度。在仪器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通过专业化的仪器设备,通过无损检测和有损检测的方法,保障整体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精确程度。其中无损检测不会对建筑的外观产生负面影响,主要通过仪器设备对建筑结构的内部设备、材料以及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但是无损检测主要应用于建筑外部检测过程,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有损检测运用标准化的检测方法,通过仪器在主体结构上进行外部施压,从而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受损情况进行实验,帮助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其承载数据。
1.3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方法
主体结构质量检验方法主要是针对建筑的混凝土材料和钢筋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建筑工程中的钢筋材料和混凝土材料属于重要的承载受力部位,因此需要对其安全质量进行严格保障。针对建筑主体结构钢筋保护层的检测,可以分为破损法和非破损法,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
2.1钢筋性能检测
针对建筑工程的钢筋性能检测,主要的方法是对其钢筋能否满足主体结构的使用规定进行判断。首先,在钢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检测人员应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合不同的建筑工程建设目标,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一般的钢筋性能检测通过抽样方法选取一定数量的钢筋样本,对钢筋样本进行详细检查,从而对同批次钢筋产品进行判断。除了力学测试外,检测人员还可以利用钢筋焊接加工技术,对焊接工作过程进行检测。该检测技术对于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变化影响,极容易发生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检测人员需要在检测问题发生时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避免问题不断扩大,从而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造成更加巨大的负面影响。
2.2工程抗压强度的检测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工程主要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针对混凝土结构,需要对其抗压强度进行专业化检测,从而判断混凝土结构材料是否满足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标准。一般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可以分为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两种方法,其中动态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振动检测,工作人员结合振动仪器对建筑结构主体产生共振频率,然后通过仪器中的频率振动次数的收集,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进行计算。静态检测方法主要利用回弹方法,借助回弹仪器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进行实验,对其回弹数值进行收集,从而测量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实现对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值分析。
一般建筑主体结构中,混凝土回弹系数越高,碳化深度越低,则说明混凝土的抗压效果越好。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静态检测方法更为简便,并且检测数据更加准确,目前被广泛应用在主体结构的检测过程中。
2.3砌筑砂浆的质量检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主体施工完毕后,需要对砌筑的砂浆进行质量检测,从而判断砂浆的质量情况。一般的检测方法包括砂浆灌入法、回弹法等。检测人员可以利用检测设备将动量传给结构,然后对结构表面信号型号不能进行全部接收,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整体能量也会降低。同时,与质量检测方法进行配合,检测人员还可以判断出整体的建筑强度及其他参数情况,然后通过专业化的建筑工程计算,判断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
2.4质量检测结果处理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如果检测人员发现其检测结果不符合实际的建筑工程规范要求,需要及时将其转交给建设单位,配合建设单位找明原因,对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和处理。同时,在问题处理后,设计人员需要进行二次确认,完成主体结构验收。针对建筑工程主体质量问题,设计人员和检测人员需要进行充分沟通,对问题进行型总结,寻找质量问题出现的根源,并对相关的负责部门进行书面报告。在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复核监督下,有利于我国建筑主体结构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
2.5施工准备阶段的应用
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比如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和施工验收阶段等。针对施工准备阶段,其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含施工设计方案、施工合格证明、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方法以及施工工作人员等。在建设施工工作开始之前,检测人员需要对工程施工单位的施工合格证明进行检查,判断其施工能力能否满足实际的施工建设目标,同时对施工材料和设备人员进行审核,确保施工材料在相应的工程技术管理要求范围内,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施工资格。
2.6具体施工过程的应用
在具体的施工阶段,主要针对施工的进度、施工结构沉降问题和整体施工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检验。其中,以建筑结构沉降问题为例,一般对建筑结构的沉降率进行检测。建筑结构如果发生沉降问题,会对建筑过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结合不同的建筑工程地质环境,需要将检测点布置在不同的建筑结构方位。在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第一轮的沉降实验时,需要将布设点的数据作为主要参考,然后每日、每周、每月为单位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通过对第一轮沉降检测的数据对比,判断其沉降范围是否处于安全水平之内。一旦超出正常水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人为措施及时进行安全处理,确保整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2.7竣工验收中的应用
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验收阶段,主要针对建筑整体外形、结构和建筑室内规划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在首次检测过程中发现建筑结构出现裂纹,检测人员需要利用超声波设备进行二次检测,直到保证建筑混凝土、钢筋等结构部位没有质量问题。如果发现建筑结构部件发生质量缺陷,检测人员应与技术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修复和完善。同时,在验收过程中按照统一的验收标准对建筑主体结构质量进行验收。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载结构,应确保其质量和安全严格符合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合理的检测方法,确保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同时结合不同的施工情况,对施工过程前期、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验收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主体结构的设备、材料等符合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要求。在对材料及主体结构进行检测分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检测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晓莉.探究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20(1):14-15.
[2]黎成江.探究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J].智能城市,2018,v.4(01):61-62.
[3]孙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000(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