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保荣 李建华 郑森木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 要】中国文学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文学潮流中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在世界文坛中确立自身的性质和位置,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文学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因而,在文学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发展中确立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文学 核心价值体系 内在逻辑性 文学评价标准
中国文学在加入世界文学潮流的同时,既面临着各种观念的挑战,又 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说来,中国文学既因“全球化”和“多元化”观 念的积极影响而更有利于通过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获得 繁荣和发展,从而呈现丰富多彩的文艺盛世;又会因其消极影响而带来文 艺界思想的模糊和混乱,甚至导致方向不明、路线不清,从而影响中国文 学的健康、和谐发展。因而,在文学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多元化价值取向 的发展中确立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文学核心价值体系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中的内在逻辑性
中国文学是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的,其继承的优秀文学传统及其资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即在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的指导思想下确立起来的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的核心价值 取向;二是五四新文学优秀传统,即在启蒙、救亡的双重责任下确立起 来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现实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取向;三是延安文艺的 革命传统,即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民族解放、人民翻身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这十分清楚 地表明,中国文学传统从古代到现代再到当代都有着极其鲜明和正确 的核心价值取向,从而通过文学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创 作动机和意图;确立作品进步的主题和思想艺术倾向性以及塑造人物 健康的情感色彩。这呈现了确立文学批评的评价标准、文学功用和价 值的实现等文学活动的诸多方面核心价值取向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清 楚地看到,中国文学由古至今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也 离不开对古代、现代、当代文学的贯通。无论是继承还是贯通,都意味 着有一条线索将古代、现代、当代文学贯穿起来,从而构成中国文学的 整体性和统一性,展现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向。
中国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立足于优秀传统继承, 以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延安文艺革命文学传统及其社会主义文学传统的三位一体的历时性纵向角度构成为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现状和实际,以新时期不断引进的西方现代文学为借鉴和参照;同时还要以市场经济大潮中形成的“多元化”文学思潮及其文学形态为实践材料和资源;以社会转型及其文学转型中的文学自身的创新发展为动力机制来确立文学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性,即从横向角度和现实角度实现对文学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出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内在逻辑性。
二、文学核心价值体系在“多样化”与“主旋律”的关系中的内在逻辑性
文学存在是一种价值存在,文学创作、欣赏、批评所构成的文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评价活动,故而文学价值取决于文学的价值取向、 价值评价标准、价值体系。由于文学主体的价值观及其价值取向不同, 也由于文学的个性、个体性、独特性所决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会使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向,形成文学价值取向、文学评价取向、文学观的差异性,甚至在评价标准的选择和文学价值的认定上也会呈现“见仁见智”的差异性。所谓核心价值取向,指基本的、根本的、主要的、导向性的价值取向,它在文学价值体系中起着聚集、凝结、引导的决定性作用。因而,文学价值体系的逻辑性就表现为核心价值取向与一般价值取向的辩证协调、和谐统一的关系。
第一,文学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文学价值体系而言具有决定作用。 在文学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取向的意义在于,它是作为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存在的,对文学的性质和矛盾的转化发展起主导性、决定性作用。
因此,构建文学价值体系一定要依循矛盾运动规律来确定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从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入手来加强文学价值体系的建设。
第二,文学核心价值取向在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辩证协调和正确地处理与一般价值取向的关系。在文学主导、核心价值取向确立的基础上也会呈现其他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倾向性,因而文学价值体系就会存在着差异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各种价值取向,其复杂性、矛盾性是不言而喻的。文学核心价值取向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核心的凝聚性、导向性和协同性作用使矛盾、冲突得到协调以趋于和谐。
第三,文学核心价值取向在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正确健康 的导向作用。文学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对于树立起正确、健康、积极的 文学价值观,对于克服错误、消极的文学价值取向从而明确文艺发展的 正确方向是有积极意义的。文学核心价值取向的确立,会使文学价值 体系更完整、更严密,内在逻辑性更强。
三、文学核心价值体系在评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中的内在逻辑性
文学评价是推动文学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是文学发展方向的导向和引导机制,文学评价标准的正确与否直接引导文学发展方向是否正确;同时,文学批评标准的确定取决于核心价值取向,既取决于对文学有正确、健康、积极推动作用的正面价值取向,又取决于对文学有主导的、根本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主流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学核心价值取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上,由评价标准确定的评价机制,才会对文学及其文学主体、客体等各种要素起着推动促进作用。文学评价标准的内在逻辑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学核心价值取向决定了文学评价标准的运用原则。文学 批评标准在其运用正确与否中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用原则,这些原则 的确定一方面是因为文学规律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文学核心价值 取向的作用使致。中国文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 想、社会主义文学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学人民性为基础的统一构 成,从而形成了文学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了文学评价标准运用的基本原 则和文学评价活动的基本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评价标准运用原 则决定于文学评价主体,从而对其行为、动作、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文学核心价值取向内化于文学批评标准中。文学核心价值取向不仅决定了评价标准及其评价的价值取向性,而且也构成评价标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诸如文学批评的真、善、美标准,其实就是文学核心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以文学核心价值取向作为真、 善、美的主导价值取向。也就是说,真、善、美标准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语境下会有其具体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故而真、善、美标准就能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语境的核心价值取向对文学的具体实际要求。 在现阶段,中国文学的真、善、美评价标准就必须体现出这一时代、这一社会语境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三,文学核心价值取向指导和影响文学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发展,既依赖于文学规律的发展,又依赖于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文学与时俱进地发展,也说明文学评价标准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学评价标准一方面要吻合文学发展的实际,另一方面也会对文学提出更高要求。 文学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学评价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引导评价标准对文学提出更高又更切合实际的要求,从而将价值取向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内化于文学评价标准中,以推动评价标准的发展来促进文学的发展。
四、结语
面对着全球化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文学也以其自身存在方式和多样化表现形式传达出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追求理 念。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文学潮流中如何形成自身的特色和 优势,如何在世界文坛中确立自身的性质和位置,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 文学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因而,在文学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和多元化 价值取向的发展中确立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建 构中国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因,就是其内在逻辑性。本文对通过 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学取向的“多样化”和“主旋律”及文学评 价标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内在逻辑 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引导文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肖楠.20 世纪中国文学的艺术独立传统 [J].社 科纵横. 1998(02)
[2]朱尧 耿.九十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J].职 大学报. 1999(03)
作者简介:
苏保荣,男,新疆塔城(1998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李建华,男,广西桂林(1999年1月8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郑森木,男,湖北黄陂(200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