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飞
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2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现实教学中,一些中职生认为“思政理论比较枯燥,对自己以后就业帮助不大”,“缺乏趣味,听起来昏昏欲睡”......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衡阳师范学校积累了诸多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思政课魅力的经验。
一、课程教学“生活化”
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生活化”,不仅让学生们适应政治社会与具体环境对于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而且还扩展到中职生们的生活空间之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内容的现实感、亲近感,从而增强中职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方面,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思政课的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理论来源于实践,抽象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蕴含着生活的因素[ 黄一萍.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实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在思政教学中,加入一些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现有的知识内容,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与理解知识,引导其在生活当中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有关不良行为部分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列举学生中存在的旷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打架等实例,然后对这些生活事例进行剖析,使学生领悟到不良行为恶性发展的危害性,增强防微杜渐意识,做到遵纪守法,谨小慎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实现教学过程“生活化”。把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与课程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引发一系列思考,真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受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职业道德与法律》一课有关个人礼仪的形体姿态,先请几位同学现场表演坐、行、走的姿势并让其他学生评价、挑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人的形体姿态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举手投足之间展现自己的良好修养。
二、拓展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新方法
网络为学校的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天地,拓展了中职学校思政教学工作新方法和新途径。我们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李丹.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 河南工业大学,2014.]。
利用新媒体开发贴近学生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在2020年2月份,我们利用网络给学生推送了一堂“强觉悟 提素养 明是非 战疫情 稳发展”的思政课,内容新、视域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点观察时政,提升政治素养。
图 1网络思政课
建立实践活动共享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功能,是新媒体时代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延伸的新体现[ 何毅.新媒体对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在活动方法上,我们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根据网络思政课内容,让学生开展制作思维导图活动,教师遴选和把关,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思维导图,并有机融入教学。该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切实推进中职思政课全程育人和多元育人,充分发挥新媒体在中职学校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图 3 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png)
图 4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
图 5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
三、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行走一生最重要的支撑,而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成型发展“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但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是时代的局外人,时代跳动的脉搏、人类共通的情感无形中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因而,需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与学生成长、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谈起,将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资源转化为思政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四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教学中,情景设置:
情境一: 抗疫勇士——钟南山
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严峻时刻,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呼吸病学的顶尖级专家,钟南山院士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今年,当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出现,许多人还没意识到病毒凶险程度时,他便以自己精深的专业素养第一个告诉大家真相:“新冠病毒有人传人的危险,请大家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但是,已经84岁高龄的他,却毅然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最危险的第一线。他以自己的专业,引领全国人民和新冠病毒赛跑,冲在抗疫斗争的最前面!在他冲锋陷阵的背影上,写满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叫“科学”、“专业”、“无畏”和“担当”。
情境二:网络上对医生的描述:
?医生分两类,一类是图财,一类是害命;
?强盗只能抢光你身上的财富,医生却能抢光你一生的积蓄;
?医生越来越像杀手,见死不救,草菅人命;
教师指导学生对情境分析,分组讨论:
1.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所有的医生是否都要遵守这些职责?
2.你怎么看待把医生描述成“杀手”“强盗”?
3.你如何看待“诚信”?在服务和奉献的过程中,奉献者得到了什么?
该案例中,一方面,教师紧密结合社情,力戒空对空、空讲大道理,从而把理论讲生动、讲透彻,提升学生对“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的思想境界和认识高度;
另一方面,注重引发共鸣共振,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该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引入社会实践中具体的人物、观点和现象,教师借助分析点评,褒扬友善、戒免丑恶,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胸怀天下的情怀、坚韧不拔的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底色,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
有位思想家说得好: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有魅力的思政课,才能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以文化人,浸润人心,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