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防渗技术探讨 杨忠龙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杨忠龙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上涨,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初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后期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渗漏问题。
        北海市水电建筑工程处  广西北海  5361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幅上涨,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初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后期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渗漏问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中,渗漏问题对其质量的危害相当大。本文就这一问题中的防渗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防渗技术;农村水利
        1 农村防渗技术的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多种类型的水利工程,由此形成的危害因素类型也极为多样化,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是渗漏现象。当前,因为农村地区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往往资金投入不足,因此建设规模较小,所以在防渗漏方面无法满足需求,最终导致局部渗漏的问题频繁发生,这不但会导致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降低,还会对其经济效益以及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渗漏问题不但导致水利工程无法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无法取得预计的经济效益,还会对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渗漏施工技术的专业性很重要。当前普及较广的防渗漏技术主要有混凝土、锥探灌浆与劈裂灌浆防渗漏技术等。许多水利工程会在建设阶段依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宜的建设手段,并采用科学的建设工艺,这使得水利工程的技术含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竣工之后,水利工程可能会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使用方式不规范方问题而出现渗漏问题,所以也应当在发生渗漏的位置使用防渗漏措施,以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使得水利工程能够保持正常运行。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出现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施工标准过低
        在农村地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许多施工单位在前期规划阶段没有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这使得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标准,只能盲目的进行施工,最终导致防洪标准难以实现当地的实际需要。由于基坑无法做到高效的排水,因此无法在发生降水时及时进行排水,水位的不断抬升会把垫层埋没,导致底板处发生渗水,长此以往,地基老化的时间将会提前。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拥有过大的施工面积,为了避免施工过程过于复杂,会把工程整体拆分为许多不同的部分,这使得不同部分的交接处可能出现渗漏,一旦模板无法发挥其支撑作用,渗漏问题的严重程度便会再次提升。
        2.2 工程设计不合理
        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程质量无法满足需求时很可能会导致渗漏的出现,另外在其设计方案不科学时,渗漏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当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放渗漏技术依然处在发展初期,许多水利工程在前期的规划阶段过于依赖排水加固,却没有以工程整体的角度开展防渗漏设计,以至于严重的渗漏现象频繁出现。
        2.3 基础设施以及材料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而言,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渗漏现象较为常见,这也使得水利工程在各方面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在开展施工时,必然会采用各种机械设施来进行施工,但由于资金匮乏等问题,设施的性能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同时,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还经常采用混凝土等材料来进行施工,而材料质量的不达标也进一步加重了渗漏问题的严重性。
        2.4 后期缺乏有效的维护
        结束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后,还应当为其开展后期维护工作,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然而当前过于关注建设却忽视维护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而后期维护工作的缺乏使得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导致附近下游地区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举例而言,在完成了地基建设之后,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维护工作的不到位等问题都会使得工程建设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


        3 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对策
        3.1 强化纵向防渗性能的施工技术
        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中存在的渗漏问题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在我国的实际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防渗漏方式是在施工阶段建设防渗墙,这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基础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以塑性混凝土为主的各种材料,这种材料和普通的混凝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弹性模量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发生更大的形变。这种混凝土抗压被运用在小型水利工程中能够有效的发挥其渗透性强、适应性强的优越性。
        3.2 防渗墙技术
        在工程建设阶段,有关工作人员会强化其对于防渗墙技术的使用力度,使其效益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对渗漏现象实现全方位的管控。防渗墙的主要功能在于避免雨水侵蚀,因此具有较强的柔性与较小的厚度,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往往会在其中添加一些材料来减少资金成本。当前较为常见的防渗漏技术主要涵盖了多头深层搅拌防渗墙、射水防渗墙技术与薄型抓斗防渗墙等。混凝土材料拥有优良的防渗漏性以及整体性,可以显著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它可以依靠造槽设备造槽孔,并在其中注满泥浆,从而避免施工阶段发生槽壁坍塌,把泥浆置换出来,最后用导管浇筑水下混凝土,从而形成连续墙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中通常设有许多特殊的墙体,对于主体建设材料的选择而言,塑形混凝土由于其优异的承重性能与抗渗漏性而具有显著的重要性。
        3.3 化学补强技术
        化学补强技术是一种运用较为广泛的防渗漏技术,这一技术拥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依靠有关的化学物质来增强其防渗漏效益。所以,在将其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工程渗漏问题。至今为止,化学补强技术的使用极为依赖环氧材料,然而因为这一材料在运用于水利工程时需要满足严格的使用条件,因此在实际运用前,工作人员需要事先完成杂物的清理,确保含土量降低至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当前已发生问题的部分,应当将泥浆与水玻璃混合以构成环氧砂浆,再进行渗漏的修复。
        3.4 灌浆技术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中采用防渗漏技术,其目的在于促使其防渗漏能力提升,在上述状况下,灌浆的运用存在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技术之一,依靠气压以及液压等手段把泥浆输送至地层,以此来优化地基土的防渗性能。举例而言,在进行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操作时,其工作原理便是和霸体实际应力分布规律相结合,从而产生适宜的压力,同时在实际坝轴线中,要保证坝体的劈裂方向恒定,再把泥浆从中灌入,从而建立起优质的防渗泥墙,并依靠坝体与泥浆之间的挤压与渗透作用来优化坝体承受的应力状况。因为此类防渗泥墙能够将实际软弱层切断,并封堵其中出现的漏洞,能够有效的优化坝体的抗渗水平。与此同时,人们能够把坝与浆挤压至一处,实现应力的再次分布,从而保障工程的稳定性。
        4 结束语
        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对于当地人民群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以及电网经济效益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对这一问题引起充分的关注。近几年间,渗漏问题频繁出现,逐渐变成了我国水利工程的主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必须优化防渗漏技术。为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李建海.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防渗技术的思考与探索[J].农技服务,2017,34(14):147.
        [2]刘冰,迟磊.小型农田水利渠道防渗技术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18):53.
        [3]瞿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防渗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126.
        [4]陈杰.论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防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