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选择 范新振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范新振 刘占国 崔楷
[导读] 摘要:随着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而对市场的作用愈加重要,也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监管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银行发展路径。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银行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而对市场的作用愈加重要,也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监管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的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银行发展路径。
        关键词: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社区银行独特的经营定位以及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在优化金融体系,提供中小企业运行资金、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社区银行的现状分析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支行模式
        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支行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龙江银行。龙江银行通过细分市场,锁定小微企业以及零售客户的方式建立了混合经营的社区银行模式,其成功之处可以总结如下两点:
        第一,目标明确,大力发展社区银行。从成立大庆市商业银行丽水社区银行开始,龙江银行始终坚持自己的市场定位---“面向农业产业,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地方经济”,用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坚持经营对象与资金运用的社区化理念。其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辖区内的个人以及中小微企业,把特定的服务用于特定的企业和人群,这不仅提高了资金运转的安全性,防止资金外流,也保证了社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第二,覆盖全面,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截至目前,龙江银行共有各类社区银行网点 133家,占全部营业网点的 65.84%,其中全功能型社区银行网点有19家,有限功能型的社区便利型网点114家①,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辖内主要社区。龙江银行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以及进一步推广自己的社区银行建设模式,其注册了 “小龙人” 社区银行标识,这在优化其服务产品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了品牌化的运作。
        (二)农村社区金融模式
        农村社区银行模式的代表就是村镇银行。在国家大力推进城镇一体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镇银行开始快速发展。我国现行的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看出,村镇银行与社区银行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现阶段我国广义农村社区银行的具体实践形式,其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目的就是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帮扶小微企业以及社区农户。
        (三)金融便利店模式
        金融便利店模式的代表是民生银行。“金融便利店”是指自助机具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其功能涵盖了自助存取款、个贷服务、开卡办卡和业务营销,以及公交充值、网上购票、物业服务等多种民生福利。其主要特点就是延长人工服务时间,相对于商业银行的工作时间延长到20时或21时,自助服务也全天候开通。在监管层尚未对社区银行的设立、定义、业务细分做出明确规定之前,社区银行名称各异,例如:“社区金融服务中心”、“金融咨询站”、“小区金融服务店”、“社区金管家”、“金融便利店”等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以上两种建设不同,民生银行的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分支机构,因为其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而在全国迅速普及。


        二、我国社区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客户定位不够明确
        社区银行身在社区,其目标客户群体理应是中低收入者,因为高收入人群都有私家车,他们不在乎金融服务机构的远近问题,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社区银行仍然以争夺高收入者为主,对低端客户却关注不足。当然社区中也不乏高收入群体,但主要的客户还应是社区内的中低端居民,或者是因年龄、身体等原因不能远行的老年人、残疾人。这些群体虽然资产规模较小,人均资产较低,但是个体数量庞大,这就要求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服务这些群体,然而社区银行在人员配备与团队建设上并未充分体现。
        (二)服务产品缺乏创新
        在当前社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绝大多数的社区银行仍然以传统的借贷模式运营,程序繁琐,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或居民在社区银行贷款的意愿不高,无法满足自身的金融需求,进而引起民间金融的恶性发展。社区银行未能与时俱进,推出更加优质化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社区剩余资本在无处可去之下也就只能投资于民间借贷,导致正规金融资金来源不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一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明显。
        (三)盲目扩张效率低下
        当前社区银行的建设模式还仅仅停留在进入社区这一步,各股份制银行在盲目扩张的同时,经营模式却依然等同于其传统的分支机构,导致成本高而效率低的现象。再者,当下的社区银行在理财产品和财富管理等方面缺乏创新,在于互联网金融的市场争夺中无法体现自己的优势。如果按照投入成本来算,社区银行并不保证有3000万以上的储蓄沉淀方可实现盈利,但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社区银行尚未达到这一水平,不断亏损的同时也使自身成为一个新的负担。
        三、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建议
        (一)定位明确的社区目标客户群
        社区银行就是要立足社区,服务社区,致力服务于社区内小微企业以及居民。面对特定的社区,需把特定的服务用于特定的人群,积极走访客户,建立系统的金融服务信息队伍,确定真正需要融资帮助的居民和小微企业,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好客户的二次扩展工作,即进一步扩大目标客户群,加强社区银行与当地居民、小微企业等客户群体的联系,在这一方面,社区银行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地区的生存问题也迎刃而解,这也是建设社区银行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民间非正规金融合法化
        在我国,非正规金融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社、私人钱庄、民间集资等。这种金融形式不受金融体制的监管,灵活性很强,目前也尚未制度化。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金融的发展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就滋生了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土壤。民间金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非正规金融缺乏制约保障机制,其次资金的借贷利率一般要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出三到四倍,这从本质上加重了农村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因此,建议以组建社区银行的方法,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集中起来再分配,使其受到规则的制约,这才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规律,符合长远的发展要求。
        (三)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
        社区银行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产品创新的组织框架。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大力开发社区居民切实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好居民的闲散资金进行社区建设;另一方面,要简化社区银行贷款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居民贷款的积极性;再次,政策要向农业产业适当倾斜,农业产业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投资风险也高,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产品和服务;最后,社区银行也要加大电子银行建设投入,充分发挥电子支付的功能,这有利于社区银行特色产品和服务的实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