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原因与防控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马振彦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尤为显著,水产品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能量,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作用。
        临朐县淡水养殖试验场  山东潍坊  26260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尤为显著,水产品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能量,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有着良好的作用。因此,水产品养殖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关中国的水产品养殖,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污染问题。由于中国的水产养殖区域较为广泛,对于各个水产养殖的区域进行水质抽样调查是不太现实的,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水产养殖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环境污染原因与防控
        引言
        我国水产养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在水产养殖的技术管理中发生了变化。高密度放养以及大量施肥等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水产养殖的持续发展。
        1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原因
        1.肥料药剂的使用,在养殖过程中,为了生物越长越快,养殖企业都会在水中投放很多的肥料,但是,过量喂养、饲料质量不合格或滥用药物等都会造成水污染。特别是在用药方面,集约化养殖模式增加了鱼病发病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药物治疗。但由于缺乏对药物的专业分析,杀菌剂和杀虫剂被滥用,过量使用化学品会引起病原体的耐药性。即使加大剂量,也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但会加剧药物残留现象,造成污染水的环境。这些激素类药物会导致水体恶化,进而影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养殖物代谢,养殖产品代谢引起的污染是比较正常的。但由于对养殖密度控制不合理,这一现象的污染程度会加大。出水主要以氮磷、尿碱、粪便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2水产养殖中水环境污染防控
        2.1对水产养殖以及水体问题进行管理
        伴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中国的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时采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此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要求养殖户根据已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水产养殖,合理投放饲料的数量。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对水域环境进行政策上的严格控制,联合中国的水产养殖户,就水体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
        2.2臭氧氧化法
        这种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效率比较高,去且比较常用,是通过分解水中的难解有机物的方式实现污水的处理。相关调查显示,在水产养殖中,臭氧浓度的影响比较大,而臭氧氧化法的使用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循环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使用臭氧消毒杀菌技术,通过试验也发现了该技术的可行性比较强,在许多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经常被使用和推广。目前,该法的成本比较高,应用受到了限制。
        2.3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水污染的有很多原因,其中原因之一是有机负荷过大,超出了水的自净能力承受范围。粗放型养殖方式增加了养殖产品病害的风险,生物遗骸和代谢产物含量过大,破坏了水环境的生态平衡。目前,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养殖密度与养殖面积不匹配等问题日益严重,对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为了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应合理规划养殖密度。在此期间,应综合考虑养殖产品的成活率、生长特性、水源、水质和管理水平,适当降低或增加养殖密度。
        2.4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要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将环境保护细则纳入环境保护体系中,在扩大水产养殖规模的同时,促进水产养殖规范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规则,但是很多环境保护规则的细节不够完善,还需不断完善。其次,建立水产养殖许可制度,既要对养殖标准进行规定,也要对养殖条件进行限制,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再次,设定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污水排放标准,让养殖户科学处理污水,合理排放污水,减少水质污染。
        2.5降低药肥污染
        当前,养殖业为提高产量,保持养殖正常生长,将大量实施肥料。因此,在大量的药物和肥料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将污染着水的质量及环境。为了减少肥料及药物的污染,可以引进海洋生态混养模式。海洋生态混合养殖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该生态模型也可用于淡水虾养殖。在淡水虾养殖中,水质需要控制。当水质太富时,会导致淡水虾缺氧。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沙底光池,对养殖池进行生态治理和改造,优化整合阳光、水质、土壤、空气、植物等要素,为鱼虾的生存和生长提供健康、营养、科学的环境;其次,我们可以建立鱼虾共同栖息地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链,喂食虾饲料,虾饲料和排泄物的残留,死虾和病虾将成为鱼的优质饲料,而虾苗基本上一个月内不喂食。通过建立生态混养体系,减少鱼类代谢对水污染的影响,减少化肥用量,减少水环境中的化肥污染。
        2.6提高相关水产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
        近几年以来,中国采取的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是投饵式养殖和无饵式养殖。这两种水产养殖方式对于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较大。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逐步树立环保理念,国家对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进行创新,开发新型的生物与植物净化技术。在经过试验后证明新开发的两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产养殖的质量与产量,大面积的减少水产养殖业对水体环境带来的污染,对中国的水域环境进行了合理化的保护。此外,合理化的利用生物与植物净化技术,能够帮助水产养殖户减少资金的投入,节约成本。中国的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生物与植物这两项净化技术进行合理的宣传,提高中国水产养殖的技术水平,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由于中国部分水产养殖人员法律意识尚未健全,对于养殖水体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还较少,对于水体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未能正确认识。因此,中国的相关政府必须对从事水产养殖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上与素质上的培训。在学习相关技能的同时,进行法律法规等相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增强水产养殖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的对水域环境进行保护。
        2.7微生物处理
        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水质和缓解氮素污染都有重要的作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中的反硝化细菌能够很好的将氮转化为氮气,和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相比,该种方式更具有进步性,不仅缩短了工艺流程,同时也满足了水产养殖富氧的环境,在保证水体新陈代谢的同时应用价值比高。另外,一些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可以被作用微生物调控剂,能够很好的抑制不利微生物的防治和蔓延,同时还能被用于饲料添加剂,对改善水生植物的肠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提高免疫力,实现更高的水产养殖价值。
        结语
        为了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改善水污染,保证水质,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不断的加强环境污染监测,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水产品质量,让水产养殖业生产出更多绿色无污染的产品;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王卓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江西农业,2019(02):121.
        [2]阳坤.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241.
        [3]李桃秋.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参谋,2018(18):112.
        [4]李卫阳.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J].南方农业,2018,12(11):170-171.
        [5]刘国锋,徐跑,吴霆,等.中国水产养殖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J].江苏农业学报,2018(1):225-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