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潘桂芳
[导读] 摘要: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整合政府职能的机构,是在一个集中的地点为企业、公民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的形式和载体。
        山东省潍坊市园林环卫服务中心  山东  261000
        摘要: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整合政府职能的机构,是在一个集中的地点为企业、公民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的形式和载体。它的出现改善了传统行政审批碎片化的情况,通过对事项进行清理和整合,简化了办事程序与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大大地集成了优化行政审批资源。公共服务流程优化工作在全国同级地市政府中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仍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
        1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要体现在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上,以路径最短、环节最少、效率最高为目标,通过推进审批环节的进一步减少,审批手续的进一步简化,审批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缩减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第二,有利于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众满意度。公共服务流程优化以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为原则,从以职能部门审批“一个事项”为中心,转向以群众和企业办理“一件事情”为中心。通过“一号”申请、“一窗”受理和“一网”通办,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梳理事项清单,优化办事流程等措施,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第三,有利于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理念。公共服务流程优化始终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在流程的优化过程中要改变服务意识不强的状况,通过优化服务流程转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作风,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服务理念贯彻到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2山东省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对策建议
        2.1思想认识上要统一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健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必须排除各种阻力的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各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构建政务服务体系作为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2.2转变观念提效能,树立政务服务新气象
        (1)践行服务准则,树立窗口新风。中心确定了“热情服务是本分,换位思考心比心”的服务宗旨和“3344”工作准则:“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能”即能一次讲清的必须一次讲清,能一次办好的必须一次办好,能一处办了的必须一处办了;“四心”即热心上门服务,耐心延时服务,爱心预约服务,贴心代办服务;“四样”即生人熟人一样热隋,领导群众一样主动,人多人少一样耐心,批评表扬一样诚恳。中心将这些窗口服务新规作为考核标准,要求工作人员内记于心,外化于行。(2)开展特色服务,拓宽服务渠道。中心为切实解决部分特殊群众的困难,推行了四项特色服务:一是错峰服务解难题。利用休息日实现错峰办理,有效缓解了人流压力。二是延时服务贴民心。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倡导推行延时服务,下班时接到的最后一个件未办完的延时下班。三是预约服务顺民意。在条件成熟的窗口推出了抽号“预约服务”,解决了群众无序排队的现象。四是上门服务暖人心。通过接受书面、口头或电话申请,主动为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办事困难的群众上门服务,现场办理。(3)设立“爱心书屋”,搭建学习平台。

为了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引导工作人员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的良好习惯,中心精心筹划设立“爱心书屋”,现有藏书上万册,报刊十余种。有效改善了窗口工作人员的学习条件,优化了职工知识结构,提升了综合素质。同时,“爱心书屋”定期对外开放,为前来办理事项的群众提供休息阅读的场所,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会秩序。
        2.3推进网络服务
        建设电子政府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国务院密集出台了“放管服”改革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文件。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政府应该更加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手段,将内部治理与外部服务有机结合,建设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为公众提供最为简便的“一网式和一站式”服务,开放政务服务数据,实现社会化应用,打造智慧政府,开创智能时代。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网络,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中心与电子政府的完美结合。在便民服务中实行“一门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审查”的“一站式”服务目标。完善数据交换标准,力求实现省、市、县所有政务服务中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子化政府监察。推进建设法人库、户口库和企业基础信息库的电子应用和数据共享机制,为网上办理信息系统核查提供网路支撑,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质量和行政审批效能。
        2.4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公众满意度
        在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要求各部门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条件和流程进行全面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一律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办事部门可通过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办理同一事项时,上一个环节已经收取的申报材料,下一个环节不再要求提供。其次,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事时间。在“三证合一并联审批系统”的基础上,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改革,在营业执照上加载统一代码,并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五证合一”受理专窗,负责统一咨询、受理、录入、扫描和发照。申请开办企业只需向政务中心工商登记“受理专窗”提交一套表格,在受理后2.5个工作日内即可领取营业执照。这一创新的审批和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进一步强化了部门协同,简化了申请材料和审批环节。最后,减少办事环节,形成规范化的办事流程。
        2.5明确法律依据,监督权力运行
        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要担负着“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经济调节、社会管理”的职能。政务服务中心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时,尤其是在事务执行层面要有法可依。法律建设可以为服务中心提供正式的合法性地位。为了确立政务服务中心的权威,明确对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的平台进行合法性授权十分重要。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尤其是要出台位阶较高的法律和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法律的保障下,政务服务中必才能建立起独立运行的组织内部机构,包括人事编制、审批流程、组织架构等。为了从源头的层面治理腐败,可以通过网上公示、系统反馈、受理咨询等形式,将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办理事项的受理条件、报送材料、具体程序、办理结果以及投诉方式等各个要素公之于众。另外,鼓励政府、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监督管理的事务中来,以确保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秀珍.立足政务服务小窗口 做好便民利商大服务[J].2017(12):52-53.
        [2]郭渐强,徐屹垚.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4(03):31-36.
        [3]马红涛.大数据时代政府如何进行环境治理路径创新[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8,1(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