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绍兴供电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配电网建设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对配网项目的管理要求也逐步提升,国网公司提出要着力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并强调“发展配电网是当务之急”。本文充分运用数据化的思维发现问题,强化廉洁风险防控,对新形势下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控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配电网 廉洁风险 防控 探索
配电网建设全流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权责边界清晰,运行相对独立,各环节廉洁风险点协同监督方面有所欠缺。为此,公司探索开展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旨在通过公司现有的数据信息,利用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动向及早发现异动,梳理分析配网项目全流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体制机制,早防控、早发现、早消除,促进配网建设精益化管理水平提升和廉政风险防控。
一、防控机制的基础工作
1.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协同监督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明确协同监督工作目标、监督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初步拟定了预期成果。
2.统筹协调,开展监督检查。组织项目组成员学习协同监督有关文件精神和流程要求。认真梳理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协调各专业部门查找配电网建设涉及的重点风险领域,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实时监控各领域的关键指标,通过阈值设定和数据异动,及时预警管理漏洞,即时分析排查廉洁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落实整改措施。
3.注重成效,固化长效机制。通过总结协同监督项目化开展情况,探索管理机制,健全制度规范,堵塞管理漏洞,充分利用数据化思维强化一流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控,对发现的风险漏洞,严格落实整改;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责任追究。
二、防控机制的实施
1.梳理重点领域,建立数据模型。根据《协同监督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项目组整理建立涉及配电网建设可研、设计、资金、物资供应等方面的数据模型指标。
2.及时预警异动,强化信息沟通。通过设定数据指标阈值,运监中心实时监控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数据状态,发生的相关数据异动及时上报项目组,下发相关专业部门。
3.认真开展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监察部牵头配合相关专业部门根据预警信息,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根据检查情况,项目组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风险漏洞,拟定了《协同监督意见书》4份,提出整改意见,经协同监督委员会审议后下发。
建立数据模型,及时发现预警数据异动,通过监督检查,共梳理涉及可研、设计、资金、物资供应、数据应用等方面风险,通过发出《协同监督意见书》提出整改意见,提升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范能力。
各相关部门在收到《协同监督意见书》后,针对意见书的整改意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进行认真的整改落实和反馈。项目组根据监督检查情况和《协同监督意见书》要求,对相关部门进行复查验收。
三、防控机制成效
从数据异动发现潜在问题,排查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廉洁风险,前移关口防控风险。着力规范配电网建设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项目规划精准化、工程管理规范化、物资衔接精密化,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1.制度规范更加完善。通过监督检查促进了项目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依法从严治企要求,在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各类制度规范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配网物资智能配送实施细则》《配网供应流程操作手册》《可研初设一体化管理细则》《配网物资初步验收工作规范》《配网工程质量责任追溯管理规范》等5项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了配电网建设各关键环节的工作要求和职责,强化了风险防控。同时,还充分利用现有配网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初步建立了基于数据融合下的配电网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形成《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控数据建模报告》,通过监督检查,运用完善可研估算和初设概算资金偏差率、设计变更修正概算与原项目概算偏差金额、标准物料应用率、工程监理APP使用闭环数、材料及设备费占比、乙供物资领用资金占比、拆旧物资回收差异率等指标,及时预警数据异动,分析存在问题,深化配网工程全过程管理风险防控。
2.监督责任有效落实。通过协同监督项目化管理,各专业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显著增强。开展配网物资供应,协同配改办开展工程成本分析,加强废旧物资资料整理,严查已报未领、未报领用等现象,对于漏签漏盖等不完整现象要求一律退回重做,从而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严格研初设一体化报告深度、经济效益分析和造价水平分析等要求,开展设计质量回头看工作,规范“三级验收”机制,加强配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终身制的责任落实,按照施工质量考核记分标准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评价,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以公司现行通用制度、标准及“五位一体”为准则,着眼配电网设计的过程控制和流程优化,以协同管控平台搭建、工作实施细则制定落实为“前期准备”,以可研初设的常态化储备管理、模板化编制手段、一体化评审机制为“落实抓手”,以闭环管理的评估完善模式为“提升机制”,按照“管理+技术”的策略,切实优化设计业务管控流程,实现可研、初设环节的深度融合和无缝衔接,提升了配电网规划管理水平,强化了风险防控能力。与此同时,建立配网数据质量检查规则并运用数据质量检查规则与技术手段定期进行数据质量通报评价等工作,对配网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评价、督促整改,推进配网建设线下数据的逐步接入,提高流程线上流转和过程监测水平,理顺业务流和数据流之间的关系,实现跨专业数据融合和共享的固化应用,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控水平。
3.管理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协同监督项目,加强了物资的计划管控,加强了废旧物资管理,深化了可研初设一体化管理,使得配电网项目初设与规划对接更加紧密,年度建设项目与目标网架的契合度更高,配电网设计规范能够更紧密的结合网格化规划,财务合规性显著提高;强化了规划项目可实施、可落地,避免设计大变更,可研估算和初设概算投资金额之差控制在±5%以内,有效堵塞管理漏洞。
4.风险防控得到加强。通过协同监督项目化管理,围绕配电网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漏洞,认真贯彻执行“干净、干事”廉洁从业要求,在工作中既注重思想教育主观因素,又注重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从主观上和客观上促进了配电网建设的管理规范化。充分运用数据化的思维,强化公司现有信息数据的应用,通过梳理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融合下的配电网建设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及时预警、即时检查、限时整改,惩防并举,综合策施,着眼长效,有效防止了违规、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和触及“红线”、突破“底线”问题的出现,使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管理漏洞有效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