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标准体系建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0期   作者:高妍婕
[导读] 摘要:古生物化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经受到国家和公众的重视。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古生物化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经受到国家和公众的重视。其科普情况直接影响了科学素质教育的科普效果。随着地质公园建设工作的开展,地质博物馆的数量又有了新的飞跃。新建的地质类博物馆(包括古生物化石展览)在展示形式和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展示效果比以前有所提高。本文基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标准体系建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标准体系;建构研究
        引言
        古生物化石保存在地质和岩层中,是地质和历史时期生物的尸体、遗骸和其他残留物。地球生命的演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通常因地质历史不同阶段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或组合而异。在地质研究中,古生物学是最普遍的,因为三叠纪化石和奥地利系统的图形学相对繁荣,而中世纪的侏罗纪是恐龙和国家石头繁荣的时代,古生物学化石也是如此此外,古代生物的化石在研究古代环境和高地、沉积岩和沉积矿物、构造运动和构造事件以及生命演变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原则与目标
        古生物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资料,是确定地质时代进而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线索,是研究古生态环境的珍贵实物证据,是探索地球演化的最重要实体,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有许多重要化石产地,其中有不少是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自然遗产目标任务是通过全面收集国内古生物化石资源状况和保护现状资料信息,结合必要的野外调研和考察工作,调查了解我国古生物化石的区域分布、地层时代、赋存特征、化石保存条件、保护现状(包括产地、标本保护两个方面)和古生物化石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手段,总结以往在古生物化石产地和标本保护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在全面分析、系统总结野外调研获取和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对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程进行研究。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自然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化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和生命的进化过程。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人类利用化石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意义重大。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如云南澄江化石群、贵州凯里化石群、热河化石群等,古生物门类多,科研价值高。已有有关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应遵循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实现以下保护管理目标:①在保护方面,化石的采集、发掘、收藏、流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科学的方式保护和利用化石。②在科学研究方面,化石产地处于科学研究和使用的良好状态,化石材料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尽可能来源于海滩或沙漠等不及时采集或发掘就会损失的地点。③在收藏保存方面,化石产地和化石标本应尽可能保存在最佳状态;重要的科学标本和代表性藏品应永久存放在经认可的博物馆中;具有地方遗产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标本,应在当地博物馆中有收藏。④在宣传教育方面,化石产地和博物馆收藏的标本应尽可能广泛地向公众开放,传播化石及产地的相关科学知识。
        2保护对象
        在古生物学中,古生物、化石与标本在概念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不宜笼统的将它们视为等同。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存在过的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如微小的细菌、高大的恐龙等都是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生命形式,但并不是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生命形式都会成为化石。实际上,只是极少的生命形式死亡后,它们的遗体、遗物、遗迹等在有利的埋藏条件下经过石化作用后才得以成为化石。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要保护的对象不是古生物而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或已被发现的石化的远古生命的遗体、遗迹或遗物的总称。化石产地:为了保护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我们必须要保护化石产地,所以化石产地是我们要保护分级的对象。化石标本:是指已经发现或收藏的化石,这是我们要保护和分级的对象。为了加强对已发现的或收藏的化石管理、研究和利用,我们必须要保护化石标本,所以化石标本才是我们要保护的对象。


        3研究沉积岩及沉积矿产的成因与分布
        许多沉积岩和沉积岩的形成与生物活动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些是直接生物性的。例如生物碳酸盐、硅藻、层状、多孔石灰岩等它们都是生物岩石,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地质时代的生物密切相关。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利用盆地矿物来确定盆地的生产环境、有机成熟程度、生产方向、原油的移动路径和运河裂缝的大小。此外,生物有机体和细菌在许多化学元素的浓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化石研究可为某些微量元素矿床的开发提供指导。
        4化石收藏的方法要正确
        化石的种类很多,包括植物、未化石、海洋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恐龙、鸟、哺乳动物、痕迹化石等,但如何收集准确的观念、系统地收集化石的重要信息(如发现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普展览。正确的化石清水方法可以保护化石,根据工具的进化和研究的需要,清水技术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化石的埋藏沉积方式、海上或陆上地层得到很大的提高吗?一切都影响着清洁工具的选择和恢复方式,包括沉积岩的拼接、密度、立体度、埋藏生物的种类、古代环境、可能的混合卖场生物和最终展示手法
        5生物物种多样性演化及稀有物种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一段时间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复杂性的一般术语。由于古生物化石的局限性,在地质史上很难研究物种多样性,但祖先们对生物多样性演变的一般趋势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强方式都进行了更多的研究。研究地质史上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对于当前和今后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珍稀物种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史时代的生命证据,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2010年,国务院考虑到古生物化石资源盲目滥伐和严重破坏的现象,专门颁布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保护我国古生物化石。自《条例》执行以来,我国古生物化石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特别是泛滥的沉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化石走私和收购乱象受到强烈打击,各级政府和普通群众对化石资源的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条例制定的期望。
        参考文献
        [1]成世才,朱光骥,陈刚,宋会军.济南市古生物化石赋存特征及保护区划研究[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01):27-32.
        [2]张雪松.古生物化石修复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难点[N].中国文物报,2020-02-11(006).
        [3]王海洲,朱才伐,张紫东.古生物学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109-110.
        [4]晓工.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J].科学,2020,72(01):28.
        [5]刘述德,朱文晶,武思琴,刘鸿飞,周冰洋,苑金玲,刘汉生.湖北省北部古生物化石资源特征与保护利用建议[J].资源环境与工程,2020,34(01):133-136.
        [6]胡远超,何学智,黄建东.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划研究[J].安徽地质,2017,27(03):225-229.
        [7]万杨.中卫古生物化石资源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6):252-253.
        [8]邵梦媛,杨眉,何明跃.古生物群专题数据库的构建与展示[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7,8(04):77-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