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7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行程。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智能交通系统考虑,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行人-车辆-道路-数据平台”系统协同发展,达到智能交通目标。
关键词: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关键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已经形成网络化运营,同时面临着建设与运维的双重压力。发展智能运维技术成为当前各大城轨运营企业更好适应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营需求、提升设备设施运维管理水平、推动创新技术装备落地应用的主要方式。
1国家政策明确了建设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方向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文件,指出建设交通强国要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先行领域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要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技术和一流服务,要建成人民满意、世界前列、保障有力的交通强国。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的通知,要以数据资源赋能交通为切入点,按照聚焦基础为支撑、共享开放、创新应用、管理改革、安全保障等重点环节,实施综合交通运输的大数据发展“五大行动”,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有效构建综合交通的大数据中心体系,为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通知,通知中提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法规标准、产业生态、产品监管、路网设施与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2020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的通知,指出到2022年底,要制订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信息安全领域重点标准达20项以上;到2025年,修订道路交通运行管理、服务业务领域与车路协同管控等重点标准60项以上。因此提升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目前交通的构成元素呈现多样化,并同土地、住房及城市交通发展等密切相关,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不能局限于汽车自身,需推广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实现对交通问题的有效缓解,本文从城市交通数据挖掘出发完成了一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基于数据挖掘算法及联动特性完成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建,交通信息的智能化是实现该管理系统功能的关键所在。
主要由相应管理模块、指挥中心、数据交换平台构成,其体系结构主要可划分为监控层(通过分布安装于不同地点的视频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各区域内道路交通情况的有效监控)、管理层(主要通过不同功能模块实现具体的事故处理、交警调度等功能)和决策层(由交通指挥中心以各类事故情况为依据完成决策分析及综合指挥)。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普遍具有分布分散且数量较多的特点,城市交通流信息量的合理有效的采集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3智能交通背景下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3.1做好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统筹协调,邀请行业专家集体讨论制定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科学性的智能交通发展规划,推进建设智慧道路与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实现道路基础设施具有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特征。要运用好先进的5G技术,加快车联网与5G协同建设,完善系统的统一通信协议和接口制式,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智能汽车、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等协调发展。
3.2车辆动态监控
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实质上是地理信息技术、用户备份等多重技术的结合体。智能交通程序应用期间,执行车辆部分应用全球行为系统进行信号定位,并对传输信息进行加密管理,此时信息将直接在控制模块的指引下,以短信的形式进行传导。此环节中的信息传输包含信息传输中心基站、信号网关、接收终端控制等部分。当接收方收到信息后,接收程序将立即进行信号定位,获取执行车的地理信息,并将接收到的系列信息都存储到数据共享平台之中。
3.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智能交通系统结构之上进行的信息操控与传输形态,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其中汽车行驶状态下的实时分析和定位,是通过通信平台实行信息传导,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停车位;或是结合城市交通停车场的数据信息,对汽车停车位置情况进行人为控制;结合城市内停车场的建设与规划情况进行选择与判断。
交通出行群体,尤其是针对停车自动化信息管理程序应用群体———汽车驾驶者,对于出行的概念理解上存在着出行前期、中期两个方面的区分。
GIS开发结构中Mapinfoprofessional和Mapbasic主要用于市区停车管理程序之上,该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城市停车区域的自动化控制。从系统的构成结构而言,可将分为地图子系统、停车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维护、运行调度以及数据实施革新系统。
3.4LBS交通工作方式
位置服务技术应用平台,可为智能服务平台管理中心提供详细的信息管理资料,而此环节中的资料信息又分为静态和动态管理两类。前者主要是指城市停车场所、行驶路线等方面,后者主要是指车流变化情况、汽车当前形式状态等方面。但无论是哪一种位置服务传输信息,都将跟随实际应用环境的基本情况,相应进行信息增加、删除,甚至是路段情况的对应更新。此种动态化位置服务技术实际应用方式,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服务系统的合理性,便民化服务色彩更加突出。
构建城市交通管理体系,是城市交通服务管理中不可缺失的分支。该程序的运用可实现城市计程车管理、公交线路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城市交通指引等方面的有序性融合。同时,城市交通信息结构,也将多重终端沟通渠道衔接在一起,实现手机客户端、蓝牙、笔记本等多个渠道相互承接的灵活式服务。位置服务技术的具体应用期间,也实现了交通服务管理多重调节因素的对应化调控。一方面,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无线网页等渠道上进行交通指挥服务。另一方面,位置服务技术也能够从大数据系统中,获取周围交通管理人员的联系信息,在城市区域范围之内产生交通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借助位置服务展示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指示。
结语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是实现智能交通的重要前提,国家层面统筹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规划建设,促使道路交通规划和城市改扩建相互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不断完善城市各类道路的规划与建设,保证道路交通的最优化,最终达到智能化道路交通目标。
参考文献
[1]霍静.国家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正加速驶来[J].稀土信息,2020(3):34-35.
[2]朱敏慧.零部件行业合作之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篇[J].汽车与配件,2020(1):30-31.
[3]王青青.论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J].汽车实用技术,2020(6):37-38.
[4]陈宇,梁昌征.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发展迈入新时代[N].中国建设报,2020-03-30(007).
[5]徐志扬,郭捷,施鹏飞.智能交通系统中基于GSM网络的移动定位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6):8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