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运行方式和企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在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和推动工业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要在原基础上进行创新,就要改革原有体制,选拔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经营者;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机构进行精简,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通过以上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才能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管理;管理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外资企业正是因为看准了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而纷纷在我国进行投资合作,成为国有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我国民营企业在应对市场经济考验时更加灵活多变,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是一日千里。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生存成为众多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为了让国有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企业管理或运行模式方面进行一些革新,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流勇进,为我国民族工业振兴建设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1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国有企业管理模式传统
虽然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年代,但是,很多国有企业仍然残存着计划经济的体制,没有成功转型。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仍然以集权管理为主,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政府相关人士担任,政治色彩非常强。而且,很多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往往身兼数职,不仅在总公司任职,对于子公司或者分公司仍然承担着相应的职务,几乎将所有的职权包揽一身,没有放权给公司其他员工,没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低下,影响了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1.2国有企业机构设置冗余,导致做事效率低下
在中国,国有企业一般有总部、分公司和子公司,机构非常多,在办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层层申报,领导拍板的模式,导致了办事效率低下,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同时,由于分公司、子公司和总部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领导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不能有效兼顾到该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影响了企业的经营。
1.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拥有绝对的发言权,不对员工加以信任和重用,在决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普通的员工并没有发言权。一般情况下,公司在作出相应的决策时也并没有让员工参与,员工自身也缺乏责任感,员工对工作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上班就是混日子,导致做事效率低下,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1.4员工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更加注重物质激励,而忽视了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的工作。这种重物质、轻思想的工作模式容易引发员工出现功利主义的思想,导致一旦出现物质奖励标准下降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大幅度的缩减,形成大部分员工消极怠工的局面。其次,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所采取的激励形式过于单一,仍然沿用工资、奖金以及福利的激励形式。这种激励模式并不具备多元化激励形式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仅以工龄为衡量奖金多少的依据,不考虑工作量以及工作态度。这种平均主义的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动力。
1.5人员选用方面存在问题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员选用的问题。一部分国企在进行人才选用时并没有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导致整个人员选拔录用过程缺乏民主性。更有甚者,在一部分国企中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集中化用人体制,严重影响了国企的用人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人员的才能难以被完全发掘的现象,这对于国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也难以在国企内实现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严重时还会打击企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国企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
2.1优化原有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若要走出目前的运行管理困境,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才能为国有企业寻求一条现代企业的发展之路。但是,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管理模式方面,首先可考虑从企业的决策者—领导人开始进行一些改革。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针对国有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一些途径,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策略的经营者,从源头上,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在选拔经营者的同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选拔渠道,面向社会进行选拔,提供机会给更多的人,同时,也增加了选拔出优秀人才的机会,提高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在选拔方式上,开辟选人用人“新通道”,坚持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一个全新的职务序列,让每一个人才都有施展才华和发挥作用的舞台,增强国有企业的公信力,让最适合该岗位的人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扩大国有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
2.2精简国有企业的内部机构
国有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部机构设置庞大复杂,人浮于事和事件不作为现象严重,这主要因为,在过去,国有企业一般都是采取集权制,企业经营者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一身,普通工人对于决策等没有参与和发言权,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等各分支机构凡事向总公司汇报,总公司总揽大权,办事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可以对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的人事组织架构进行适当的精简,以适合该子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发展策略为目标,构建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使每个子公司或分公司都能以全局发展为重,真正统一到以企业利益为重的发展方向上来。二是要建立严格的奖惩、任用制度,加强对员工或者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最大程度的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培养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加强内部服务来提高办事效率。
2.3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公信力以及社会影响力,国有企业在运作模式上,可以适当地进行强化监督机制和效果。比如,国有企业可以聘用专门的人员,加入到监事会中,形成专门的监督部门或者组织,在执行的过程中,让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自觉加入,防止了腐败或者渎职的现象发生,监事会围绕着财务监督为根本目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状况进行监督,对国有财产起到了保护作用。在监督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国有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监督,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式,以发扬民主精神为己任,相互监督,有效地杜绝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国有企业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比如,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审计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媒体以及群众监督等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创造和群众接触的机会,让群众和媒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有企业,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另外,对于群众的提问和上访,国有企业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响应;对于媒体的提问等,应该积极面对,自觉地让群众和媒体监督自己。
3结语
总之,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主业的同时,要不断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和管理模式,才能保持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这也是政府和企业经营者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由于受到传统的体制影响,国有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办事效率低下、权力集中等问题,杜绝贪污腐败的情况发生,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对原有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真正地走向世界竞争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代琨.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构建[J].管理观察,2019(35):23-24.
[2]张新忠,杨永霞.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40.